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

ID:42714980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教学准备:1.课件动画、实物投影、圆柱、圆锥体教具;2.用纸片和小棒做成的小旗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忆图形的旋转。  2.引出课题“面

2、的旋转”。(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揭示课题。)二、开展活动,探索新知。(一)电脑课件演示:(分两个步骤)1.问题一:观察彩带随后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思考并交流个人的想法,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2.第2题中的3幅图:(1)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点的旋转形成线,线的旋转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接下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作好铺垫。)(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取出课前制作的小旗。

3、形状如:2.先引导学生想象小旗旋转后形成图形的样子。(不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能说出形状或用手势说明就可以了)3.再动手转动小旗。4.说一说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5.即时练习: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6.介绍圆柱、圆锥。(1)此时结合课本第3题的插图向学生介绍圆柱、圆锥,形成表象,恰到好处;(2)实物投影出示课本“找一找”插图,找一找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强化“圆柱和圆锥”的表象;(3)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实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了表象的认识,并从生活中的实物体再次强化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三)了解圆柱和圆

4、锥的基本特征。1.圆柱、圆锥的特征。(1)取出学具,小组合作,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老师一起参与,学生能得到多少都给予肯定,并予以指导)(2)反馈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由学生自己说一说各自的理解,教师运用课件或实物帮助说明并板书。2.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认一认)在已画出的圆柱、圆锥立体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名称。(1)圆柱。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2)圆锥。一个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锥的侧面。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

5、只有一条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三、巩固基础,导航培优。(一)巩固基础:1.课本P3练一练第1、3题;2.判断题:(1)所有圆形的物体都是圆柱。                        (    )(2)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一个曲面。                  (    )(4)圆柱只有一条高。                         

6、       (    )(二)导航培优:1.课本P4第4题。(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连一连,然后闭上眼睛再回想旋转的过程。)2.第5题。3.一个圆柱形的礼物,它的底面直径是 6厘米,高也是6厘米。如果要给它进行包装,包装好后的盒子是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4.3厘米4厘米以下面直角三角形卡片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卡片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图形?所得图形的底面半径和高各是多少?有几种旋转的方法?      5.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把它卷成

7、一个圆柱(接口忽略不计)。有几种卷法?卷成后圆柱的高又是多少?四、课尾小结,畅谈收获。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