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解压力的方法

纾解压力的方法

ID:42705783

大小:25.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0

纾解压力的方法_第1页
纾解压力的方法_第2页
纾解压力的方法_第3页
纾解压力的方法_第4页
纾解压力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纾解压力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纾解压力的方法文/见帼法师  压力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的一生当中,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尤其在这科技发达、一切讲求快速的工商业社会中,各种压力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现代文明病中,重则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问题层出不穷,轻则衍生出各种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身体疾病,这些皆是压力所造成的现象。因此,如何纾解压力,不让压力找上门,是现代人该正视的问题。  想要解除压力,首先要了解压力从何而来?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才能一劳永逸,永远根除。压力的根源,不在于事情本身,亦不在于他人,而是自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是对人或事无法肯

2、定及掌握时,压力自然油然而生。因此,错误的知见、我执的作用即是产生压力的来源,有“我”即会产生自他的分别,容易落入相对当中,所以人们总是在是非、善恶、美丑等相对境中不断分别、取舍、憎爱,自然就有苦、乐的感受,就有顺、逆境之别,这是相对境界中不变的法则。  佛法是究竟解脱之道,唯有佛法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的出离。众生因智慧心不足,所以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不能直下承担,因此产生苦的逼迫性。如果我们能够了达心性、因果、缘起性空的道理,确立正知见,自然就能随缘自在,内心了无牵挂。  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虽然坊间也有许多教导纾解压力的书籍,但大多只能

3、治标不能治本,而佛法是从最根源的角度来探讨,因此更能引导人们走出压力,迎向光明。在生活当中,我们要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呢?一、放下得失心,无私无我,尽心尽力。  《达磨二入四行观》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有所求之心,往往是压力的来源,如果我们能放下个人得失,一心只为大众,即能跳脱相对的境界,离开苦乐两边。二、化阻力为助力,用感恩心去面对每个因缘。  所谓“文殊遇缘则有师”,即是要把握每个当下,学习菩萨精进用功的精神,因为每个因缘都可启发我们的智慧,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佛法亦云:“顺境、逆境皆方便。”我们可藉由不同境界,磨炼心志,提升自我,则

4、处处皆有福报,人人都是菩萨化现。如此心存感恩,何来压力呢?三、藉由禅修净心、定心、明心。  当我们有压力产生时,即是掉入境界当中,无法出离,所以我们可藉由打坐、持咒、念佛等方式,让心安定下来,自然就会做出更好的决定与方法。如此一切在自己的掌握当中,压力自然就无从而生。四、了达万法唯心所造。  压力是我们对真相不了解,以为实有压力之事与受压力之人所产生的错误知见。如果我们能够了达世间一切皆是唯心所造,皆是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住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安住在本具的觉性上,自然就能随处自在、随缘

5、自在。  压力是内心产生疾病的征兆,如果没有及时转化,久而久之就会反应在色身上,再严重即可能破坏免疫系统,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随时要保持平常心、无所求心,经常反省检讨,净化自心,如此随遇而安,即能享受自在的人生,永远摆脱压力之苦。-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够在顺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我经常是以这种方法来帮助人,因为我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虽然我经常遇到失败,但也好像经常是成功的,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当遇到失败时,却往往也是成功的转机。 一、遇事要作正面的评估,避免作负面的预测。人生的

6、旅途总是起起落落,「起」是前进的过程,即使是「落」,那也是人生另一种前进的过程。    二、要能逆向思考,如此才能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当在成功的颠峰之际,便要有走向下坡的准备;当因为失败而跌落至谷底时,也要有攀登下个巅峰的愿景。    三、凡事应当进退有度、收放自如。古人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如果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应该当仁不让;万一时运不济,此路不通,就要养精蓄锐、候机待发。    四、不论成败,都要抽离自我的私利与私欲,都要肩负起奉献自我、利益众生的责任。这便是一个有智慧、有慈悲的人了。    然而,如果你只在字面

7、上理解,只知在道理上认同,心灵环保的力量不容易产生,必须辅以方法的练习,才能奏效;禅修就是相当有效的方法之一。刚开始时,可先练习放松身心,等到不再心猿意马时,就可练习体验身心的觉受;观照自己呼吸的大小、长短、深浅、凉暖等感觉,这能让内心平静、安定、清明,若于此时忘却身心的负担,就能够进入身心统一乃至身心与环境统一的境界了。禅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对立及统一,那便是无我无相而又不离诸相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你除了能够掌控自己的身心,更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优点,同时能够感受到个人的小我,是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个人是有限的,

8、大环境是无限的。如果能再进一步放下身心,不执着环境,就能达到《金刚经》所说「无相」的境界,如此不但能适应各种状况,而且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都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那就是《金刚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