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

ID:42701886

大小:32.0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0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_第1页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_第2页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_第3页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_第4页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房价、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聚。但是,城市的高房价成为这些在城市打工但不能成为真正市民的一个重要的障碍[1]。劳动力集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高房价作为必要的生活成本,成为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阻力。在“买房置地,有房才有家”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很多中国居民家庭背上沉重的按揭贷款。虽有了住房,但是由于房屋的不可移动,因此固化了劳动力的分布,制约了劳动力在城市间的合理流动。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流动,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

2、础。高房价成为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进而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商品房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四个一线城市更是涨幅惊人,房价年均增幅超过10%。房价的持续上涨引发广泛的“逃离北上广”的讨论。众多学者都支持房价是抑制劳动力流入的重要分散力,但是,从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可以看出,城市依然是吸引劳动力的重要集聚地。虽然一线及热点城市的高房价是大家的共识,且在户籍制度等严格管控方式下,但是常住人口仍然持续攀升[2]。在房价上涨速度远超工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除了房价,还有什么因素与房价共

3、同影响劳动力的城市选择决策呢?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宜居性城市上升到战略高度。目前关于宜居性与宜居性城市的定义仍未统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基本理念,一个城市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方面要求:一是保证居民人身财产的安全,不发生大的灾难性事件;二是提供健康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三是在交通设施方面,能够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方式;四是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增加了城市的宜居性应包含可持续性[3]。开展宜居性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城市

4、人居环境理论、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安全城市理論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很多学者都认为,对城市宜居性的内涵理解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根据马期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处在不同需求阶段的居民,对于城市的宜居性有着不同的定义与要求,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对城市宜居性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从最初的保证基本生活的吃穿住行,发展到环境友好、和谐、可持续,因此城市宜居性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当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衣食住行的条件后,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5、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在进行城市选择时,越来越关注城市应具备居民个人发展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文条件等。  宜居性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城市内部的社区、单个城市、城市群。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单个城市的宜居性。梳理国内外文献,众多学者对城市宜居性的内涵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七个方面[4]:一是健康性,能够远离污染,不能用绿地和新鲜空气换高工资;二是安全性,具备完善的防灾预警系统,完善的法治秩序;三是自然宜人性,有绿地、可接近的水域等:四是包容性,尊重

6、历史和文化;五是生活便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设施齐全;六是交通通达性,道路系统完善,通行便利;七是发展性,为个人的就业学习提供发展机会。  1 房价、城市宜居性与工资的内生性关系  为什么不同的城市的房价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公共服务水平,后续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不仅包含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还包含气候、环境、就业率、个人发展机会等。  1.1蒂布特模型  Tiebout[5]较早关注人口流动与当地公共品供给关

7、系,并提出了著名的蒂布特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具有消費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的理性经济人,会根据个人偏好,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下,在获得公共服务带来的收益和税负及居住成本支出之间进行权衡。之后,Oates[6]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在税负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与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国内的学者基于中国的数据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通过实证发现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1.2空间无套利理论  根据城市经济学的空间无套利理论,劳动力在进行区域选择时,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减去住房成本的差被城市的

8、宜居性所补偿,即空间对劳动力是无差异的。在城市内部的空间模型中,如果某个区位有特别的好处,那么一定存在着特别的坏处两相抵消,例如市中心的高房价被短距离的通勤所抵消。在跨城市的空间模型中,高收入为高房价或者较低的便利性所抵消。Roback[7]基于空间无套利理论,构建了特征性定价理论,得出城市宜居性的价值体现在城市住房价格中,也就是说城市的住房价格不仅包含了自身属性如建筑结构、装修等,还包含了城市的宜居性。Glaseretal.[8]在Ro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