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

ID:42685992

大小:11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0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_第3页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_第4页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背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课题】超重与失重【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完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旨在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牛顿运动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2.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活动认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理解超重与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3.教材内容安排本节教材利用称体重和乘电梯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本节课课题,通过对超重与失重概

2、念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现象,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完全失重的状态。4.教材特点(1)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再引导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航天技术。(2)教材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借助已学的牛顿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3)教材重视实践活动,有力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知识,为超重与失重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学生的兴趣特点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与接

3、受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及有动手操作的物理课堂有较强的学习兴趣。3.学生的认知困难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望文生义,简单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重力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观察,缜密地推理,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教材处理】超重与失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电梯的升降、过山车等等,教材选取在电梯里称体重的模型来对超重与失重现象进行解释,这种方法难于在课堂上演示,不利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超重和失重。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我通过改装弹簧测力计,制作了简易的超重与失重演示

4、仪,让学生切身地、直观地感受超重与失重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超重和失重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生活中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分析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实验和逐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教学难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

5、法(1)实验法本节课注重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分析归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和本质,突出学习重点。(2)讲授法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富有引导式的讲解,辅以实验演示、图片等,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理解;同时综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2.学法指导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并自己尝试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

6、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物理思维。3.教学媒体设计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像等,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同时通过自制教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体重计、自制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钩码、纸带、弹簧测力计等。【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1.游戏表演:神奇的水瓶。教师与一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矿泉水瓶壁开一小孔,用不干胶将其封住,内装有色水。2.趣味实验引入,发散学生思维。教师与学生用纸带拉着钩码向上运动。教师撕开不干胶,有色水成抛物线流出,让水瓶自由下落。提出问题:水

7、瓶下落过程中水会不会流下来?会不会流到志愿者的脸上?提出问题:能不能用一个手把纸带拉断?为什么纸带一开始能承受钩码的重力,而当我们用力向上拉的时候它却断了?而有的同学的纸带却没有断?学生穿前后贴白纸的塑料雨衣站于水瓶下前方,让水流从其上方流过,流到其背上。水瓶从学生面前自由下落。学生动手用纸带拉钩码向上运动,体会趣味物理。用已有认知和该实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为什么水瓶下落过程中水没有流下来?为什么有同学的纸带没有断?【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