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7212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语文教学活动中活用“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活动中活用“比”欧阳霞琳在我国跨世纪的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中,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心问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落实素质教育。而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除了应具有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开拓精神外,还必须具有胜任教育教学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课堂上实
2、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展示教师素质的重要场所,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大本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开发,让学生们的最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课堂中。笔者是一位从事了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没有忘记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的一句话:“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的内涵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课堂上就灵活运用了“比较法”(以下简称“比”)。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平静无波的课堂浪花迭起,而且便于学生轻松愉快的牢固的掌握知识
3、,更使学生的学习素质、知识素质得到了基本提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比”的运用较为广泛,具体表现在:(一)人物分析活用“比”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包含着作者对人物的丰富感情,具有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师在讲析时,如果学生没有感情的波澜,缺乏作为主题的参与与投入,那么,即使教师做出了多么细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的认识,也是枯燥的、抽象的。如果教师活用“比”,既能引导学生走进人物作品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与离合,有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笔者在
4、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先通过听读训练,学生基本把握住了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本课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门子和贾雨村。虽然此二人的性格有差异,但作者描写他们却有共同点,即抓住俩人的神态——“笑”来描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每个人物的性格与课文的描写对号入座地进行分析,这也未尝不可,但两人的性格留给学生的印象就不深刻。为此,笔者巧妙地将课文中几处描写的“笑”,构思成几幅不同的漫画笑面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提示学生道:“笑”是人的智慧、心灵、情感的体现,从“笑”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5、,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即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图中谁是门子,谁是贾雨村,并赏析漫画中“笑”出的个性特点。笔者这“比”的一招真管用,它很快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踊跃参与。他们交流、讨论非常激烈。这样,两个人物的性格,课文的重点便在这轻松愉快的比较中掌握了,笔者在教学后记中写到:“比”的教法能唤醒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二)语言分析活用“比”语言具有神奇的功能,它能调动人们的情感世界。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笑,凄婉哀伤的语言让人哭,慷慨激昂的语言让人精神振作等。在文学作
6、品中,语言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时,灵活运用“比”,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乙己》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同学们非常喜欢读鲁迅的这个短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语言很耐人咀嚼。文中有一处描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台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排出”这个词如何运用得准确、生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己在看到别人“笑”
7、,听到别人的“话”之后,“排出九文大钱”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排出这一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生做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己的心理和神情,让学生走进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孔乙己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教师巧用“比”,将“排出”换成“拿出”“摸出”,并让学生做出孔乙己“摸出”“拿出”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己的心理与神情,并要求学生比较“排出”“拿出”“摸出”哪种动作更符合孔乙己此时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动作的比较,学生认识到了“排出”一词准确的写出了孔乙己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在平时取笑他的
8、短衣帮面前摆阔气、聊以自慰的心理,这样一“比”,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就更深化了。(三)背诵指导巧用“比”在基础教育中,汲取古文精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背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岳阳楼记》种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时,巧妙运用“比”,即先比较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再假设这两幅不同的画面应选用什么色彩。很显然,前者用冷色调,后者用暖色调。定好了色调,便自然能明白不同天气景象中,人们不同的心情是“感极而悲”或“喜洋洋”。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