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76085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语文比教学活动不应忽视分层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活动不应忽视分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就应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下面就结合我在“比教学”活动所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1)导入新课。请音乐组的学生播放课文的背景音乐
2、,B、C层由教师导入新课;而A层则由授课小教师(学生)导入。(2)复习小说这一文体的有关知识。C层抓住三要素复习,B、A层进行小说阅读指导。(3)整体感知课文。①快速阅读课文。对C层要进行快速阅读指导,并将阅读时间放宽。②给课文编写学习提纲。由于C层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相关的知识经验不熟悉,不能抓住老师讲课内容的重点,思考时无从下手。针对这点,教师可以印发学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边填写。学习提纲可以这样设计:一、盼于勒: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到海边栈桥上散步?菲利普一家
3、为干什么盼望于勒回来?二、赞于勒:于勒年轻时是个浪子,是全家人的“恐怖”,为什么现在又是全家人的“希望”和“福音”?三、躲于勒: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通过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对B层同学要努力培养他们“靠自己,我能行”的意识,因此编写提纲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编写。例如针对课文多次描写菲利普夫妇这一突出特点,指导学生编写人物描写提纲。首先让学生明确“人物描写提纲”的概念,即就作者对作品中某一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言、
4、心理、行动等的全部或部分描写,用标题式的语言编成提纲。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未见到于勒前描写菲利普夫妇的部分,通过勾画、分析、讨论,示范性地列出提纲。这是“举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效列提纲的过程,与同学合作编写见到于勒后描写菲利普的部分的提纲,学生很快就较为准确地完成了。这是“反三”。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对比,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更掌握了人物描写提纲的特点和一般编写方法。由于A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也是主要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与B层不同的是:A层要求学生能借助小组的力量自行编写提
5、纲。(4)质疑答疑。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分层班中各小组的形成有预先的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一次合作学习要认真填写记录卡,鼓励学生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呈现讨论结果,同时,为了使小组代表的发言更加准确精练,还要给学生以相对的时间限制,以防止形成罗嗦拖沓的情况。当然,也应允许小组成员有各自的观点,特别是那些富有创见的思路,要多肯定。这样能让优、中、困难三类学生都各有所获,且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第一步请学生就课文内容、语言、写法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要求C层学生至少提出一个,B层学生至少提出两个,A层学生至少
6、提出三个。第二步由各组讨论质疑。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收集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点。一般情况下,特别兴奋的学生和特别沉闷的学生都是需要“关心”的重点。前者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后者往往需要老师指点迷津。对C层学生尤其要多花些力气帮助、指导他们去解决他们感到困难的一些问题,课堂上学生在讨论和练习时老师要多巡视,发现学生学习有困难要及时指导,使他们不因挫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赶上中等生的进度。对C层的学生要加强课堂管理,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通过巧妙的提问让他们的思维回
7、到课堂上来;对于懒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及时提醒,使他们逐步养成学习的习惯。第三步,由各小组将未能解决的问题汇总交给教师。第四步,C层由教师点拨疑难问题,B层采用教师点拨与全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疑问,A层可采用竞赛制,各小组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出挑战,向应战组提出自己小组的问题,应战组如遇到困难,可向其他小组求助,教师在旁边适时点拨、点评。最后再在全班范围内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学生大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竞争的氛围,通过竞争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压力
8、,在压力的驱动下,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学习的成就感明显表现出更迫切、更强烈。(5)训练分层。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在阅读课的训练上,教师力图要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起点通过已经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获得一定的知识,接受一定的能力训练。因此训练题要力图使学生略动脑筋或大动脑筋才能解答。例如给A层学生设计如下练习题:“《我的叔叔于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