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对点训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備»对点题必刷题1.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答案c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九渊和王守仁分别是宋代、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
2、勒斯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yd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爰J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
3、除。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f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O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
4、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
5、《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项也不正确。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5•明清时期f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C••y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与理学的关系。重血缘■重宗法.以家庭为本位.以孝悌为基础的宗法观念与程朱理学倡导的"三纲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因此,C项正确。宗法
6、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f无法解释修家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f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其影响延续后世。6•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道家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故选C项。7・自汉至唐f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7、()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f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f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家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f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深远,排除D项。8•"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
8、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主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汉代儒学主要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汉朝的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该思想包含"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材料中"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以及皇帝的统治与天的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