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

ID:42539877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7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学当中,既要注重语言训练,保持语文课的本色,又要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是语言思维统一的原则。孩子在语言训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思维训练中享受学习、开发智力。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矛”

2、、“盾”两个字,认识字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指名说说“自相矛盾”的故事,并浅析其寓意。  问:如果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字理识字的基本原则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这里运用字理识字法和讲故事的方法学习“矛”、“盾”两个生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分两组)  (1)第一组: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  (这组词语只要求读正确即可)  

3、(2)第二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作一团。  (这组词语要求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带着感情朗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3.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读好上面的词语,读出一定的感情来。  4.用“矛、进攻、盾、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概括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可轻视。这一环节的字词学习层次分明,由字到词,由易到难,根据词语的情况和课文的特点,做不同程度的讲解。读词也要带着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关键词概括全文的内容是一种概括的好方法。】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4、  过渡:矛和盾的这一次交锋,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碰撞出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  1.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点?请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  2.第一句话:“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联系这句话说说“合二为一”的意思。  (2)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抓住“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等词句来理解)  (3)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坦克在战场上的威猛气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5、,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大显神威”一词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品词、品句、品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过渡:坦克一出现在战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词句。  2.全班交流,说说找出的相关词句,并板书出来。参考如下: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铁屋子——开小洞——伸出进攻的“矛”——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3.参考以上板书,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6、思路和过程。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个内容不难理解,却不容易说清楚。这里采用抓住关键词语、理清顺序进行复述的方法来突破重点,读说结合,以说促读,既避免了烦琐的内容分析,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  过渡: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  理解重点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联系这篇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提示: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的长处,这些事物的长处是怎么集于一身的)  2.你还能用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引导

7、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从实际应用、做人学习、处理事情等方面去思考。如: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指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时,既紧密联系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文,拓宽思路,超出文本,密切联系实际。】  三、总结写作方法,仿写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