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Ch1 概论

中医Ch1 概论

ID:42495918

大小:6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16

中医Ch1 概论_第1页
中医Ch1 概论_第2页
中医Ch1 概论_第3页
中医Ch1 概论_第4页
中医Ch1 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Ch1 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学理论基础第一章概论为什么要学中医学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与现代医学有其特殊的互补作用。缘于其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它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差异。对西方人来说它很神秘,或不科学;而对东方人来说它很“土”,有时也很“神”。正确了解中医学的内涵,对发展生物-医学有重要意义。中西哲学思想的基本差异中西医学发展的差异,是基于中西哲学思想的基本差异。概念的两种类型:1,由直觉得到的;2,由理论演绎的。哲学中的“有”与“无”。希腊哲学家认为“无”和“无限”低与“有”和“有

2、限”。而中国哲学家则相反。从直觉出发的哲学家偏爱“无”和“无区别”,而演绎出发的哲学家偏爱“有”和“有区别”。基于哲学思维不同而出现的差异暗示与明晰。中国哲学富于暗示而缺明晰。因为它不表示任何由演绎推理而来的概念。中国哲学赞美自然,谴责人为,富于暗示而不明晰。强调整体,反对分割。西方哲学追求相对真理,强调区别与认识。从而导致科学分析,越分越细。从“无”出发,就追求绝对真理,“道”。道家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儒家的“道”:只有道,才可名。(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3、。朝闻道,夕死可矣。阴阳家: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的重要性: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东方宗教的“得道”与“悟道”。道理可以“一通百通”。甚至“生而知之”。发展了较完整的养生之道。天人合一的概念。崇尚自然,爱护环境。《列子》:宋君令巧匠雕玉叶。列子说: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发明创造,往往不受或得不到,当时应有的鼓励,更提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与研究中医学的方式1。传统方式:完全按照传统中医概念来理解并用以了解人体和疾病。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的经典含义。2。尽量以现

4、代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知识为基础,理解和解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阴阳与五行中医理论离不开它的指导思想,离不开古代先民对一切事物,包括人体,的观察方法。从一切事物中寻找共同规律。用这种共同规律,就可以解释万事万物。“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找到共同的规律,(阴阳)就可以解释一切事物。阴阳五行学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对人体现象解释的基础思想。前面已经介绍过,中国先民是用一个大的概念,或

5、共同的规律,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的。“凡事必求其本”。“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阴阳家出于方士。刘歆的《七略.术数略》(方士的四个方面活动:巫医,卜筮,占星和术数)术数含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相术,风水)。术数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但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这与科学的愿望相同。术数在放弃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并试图只用自然力量解释宇宙的时候,就成为科学的开始。阴阳家力求对自然事物用自然力量作出积极的解释。阴为生成物质的实质,有形。其性柔。阳为生成物质的能量,无形。其性刚。

6、阴阳最早见于《易经》。阴爻与阳爻。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行五行最早见于《书经洪范》。可能成书于4-3BC。据说是12BC周武王克商后向箕子问治国的大法(洪范)。五行:水,火,木,金,土。(西方:水,火,土,风)到汉朝,将阴阳五行相结合(董仲舒),史记称之为阴阳家。阴阳学说解释宇宙的起源,五行说明宇宙的物质特性。用五行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特性。四季天干四方五色五味五行的生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

7、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阴阳五行在中医中的应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纪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具体在人体: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阴阳学说的内容一,阳动阴静。二,对立互根。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四,阴升阳降。五,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六,阳化气,阴化形。七,阴阳和调为健,失调为病。五脏等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