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讲义

诗歌鉴赏讲义

ID:4247477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5

诗歌鉴赏讲义_第1页
诗歌鉴赏讲义_第2页
诗歌鉴赏讲义_第3页
诗歌鉴赏讲义_第4页
诗歌鉴赏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讲义第一节总体分析和备考策略预备练习:核按钮.真题演练1—10题。一、考点分析几乎所有的复习资料上都把诗歌鉴赏的能力层级定位为“E”——鉴赏与评价。但实际上通过练习,我们发现:诗歌鉴赏中真正意义上的鉴赏与评价题只占不到一半,更多的分值仍然是理解性的题目。更何况,鉴赏和分析的仍然是要建立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上。这个内容主要有四个知识版块:形象、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其中形象和情感态度属于整体理解,语言和技巧偏重于分析鉴赏。二、如何阅读一首诗歌——整体把握,局部支撑人类的阅读模式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正常的阅读是二者结合进行的

2、。但阅读对象不同,对这两种基本模式的使用也略有差别。古代诗歌很好体现了中国人“主体意向性思维”的特点:“倾向于对感性经验作抽象的整体性把握,而不是对事实经过作具体的概念性分析”。(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转引自《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第106页。)在诗歌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思维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在古诗鉴赏中应该把握“整体把握,局部支撑”的阅读策略——重视前两遍阅读,重视整体感受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再配合以特殊意象、特定词语的含义进行确认。三、单元设计(一)理解:整体把握——局部支撑(形象、感情为主,穿插手法和语言)(二)鉴赏与评价:手法与语言(包括风格和炼字)(三)梳理常见问答形式,规

3、范答题格式第二节整体感受(掌握这些条条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实力,但是可以给学生提供在练习过程中阅读和分析文本的用力点,把“读”这个要求具体起来,使学生可以把单纯的“做题”变成“读诗”。在读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的实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按照阅读的顺序,目标是力争在一遍或者两遍阅读后形成对诗歌“用什么”(事件、事物)“说什么”(情感、态度)的总体方向的正确把握。一、诗歌题目题目(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谈起。)词题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词牌和题目,苏轼的《水调歌头》的题目是什么?应该就是那段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这个很特殊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诗

4、歌的题目其实就是诗歌的“内容提要”。比起散文,诗歌题目的提要作用更加明显。同是《走笔西河》这个题目,一篇2000字的散文和一首20字的五绝,题目给读者的提示作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在考场上,题目的作用同样明显。例1:2007全国2卷《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做简要分析。判定“明”“出”这两个字不难,难的是正确解释他们。远处田野里积满了水,水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村后绵延着山峦,而在山峦之后又有青翠的山峰显露出来,因为下雨,所以田中积水,因为空气

5、清新,所以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两个字是围绕着“新晴”来写的。如果形成了细读题目的能力,这个题想必不是很难的。例2:2009全国2卷《军城早秋》(诗略)(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案:二、作者和背景孟子早就教导我们:“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我大学时曾经和一位教授说过要研究一下中唐诗,老师说那先得读读“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当然我们不要求像学者一样追求背景的严密和确切,可是要正确把握一首诗的情感态度,还是不能离开作者和必要的背景材料。在考场上,我们看到的作者有“熟人”和“生人”两种。1、熟人——“知人论世”(1)知人———

6、—风格判定诗人的主体风格是大体固定的,全国卷所选用的成名诗人的作品又往往是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回忆一下课堂上对老师对这些熟悉诗人的风格的介绍往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008四川、2007王维《新晴野望》,都和他们的主体风格一致。(2)论世————时代背景例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008四川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感情必须要结合南宋的时代背景——半壁河山,因此南宋诗坛的主旋律之一就是:收复失地、还我河山。陆游一生的诗作大半着力于此。(例4、边塞诗比较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2009全国2卷《军城早秋》严武誓扫匈

7、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陈陶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江苏《征人怨》柳中庸)2、陌生诗人(1)有注释,意味着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考虑到了背景的因素,答案往往在注释中有所体现。例5(08年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