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85711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5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新课标高三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第一讲总说1,考大纲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2,2004年全国15套试题诗歌鉴赏题分析统计:⑴来源:唐代7首,五代1首,宋代7首。⑵体裁:诗10首,词5首。⑶内容:写景4首,思乡怀人5首,怀古2首,咏物1首,叙事2首,边塞1首。可以看出,集中在唐宋诗词,涉及各种内容的诗歌。3,诗歌鉴赏应注意的问题:⑴把握整体,鉴赏局部。⑵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鉴赏表达技巧。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
2、情。”⑶联系背景进行鉴赏。⑷知人论诗。4,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⑴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⑵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⑶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⑷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
3、、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⑸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⑹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⑺常见的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⑻常见的创作风格:9人教新课标高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5,完成古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⑴诵读全
4、诗,抓意象,悟情感:古人云:“诗言志。”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如:2004全国卷(山西…)《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到秋风,一种会产生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故油然而生思乡怀人之情;一种会因秋风落木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的无限愁绪。此诗属第一种,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
5、之情。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⑵审题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就诗的整体要求呢,还是就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要求的呢。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此题虽然涉及到艺术技巧--“细节描写”,但并未要求对此进
6、行鉴赏评价,而只是要求判断,其难度较低。其次要求对这个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分析,这就要求以理解全诗为前提进行分析。第一问只要能判断出“行人临发又开封”属典型的细节描写即可。第二问只要整体知道此诗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就容易设置答案了。⑶组织答案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罗里罗嗦。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鉴赏示例20
7、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9人教新课标高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鉴赏要求:①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②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
8、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③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