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ID:39836814

大小:291.5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9-07-12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_第1页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_第2页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_第3页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_第4页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考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生命活在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里。而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塑造艺术形象必需的工具和手段,舍此二者,就不会有艺术形象。诗人创造诗歌,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绝非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要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态度。诗歌讲求含蓄,追求简洁凝练,讲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句越是简洁凝练,“余意”就越丰富,供人想象的空间就越大。“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就极尽凝练之妙,使读者在欣赏到字面上的“江流”“山峦”“雾霭”外,更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补

2、充各自的经验联想。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聊聊十字却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譬如描写一个人的美丽:一般的描写:她长得像天仙一样。……诗意的描写:①山丹丹开花红皎皎,香香人才长得好。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是那露珠儿在草叶上淌。②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曹植《洛神赋》描写一个人对她人的思念:一般的描写:我想你都快疯了。……诗意的描写:①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

3、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再譬如表达对一个人感情的忠贞:一般的描写:我要和你白头偕老,海枯石烂…诗意的表达: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形象、意象、意境、情思形象:诗歌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也可指自然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物或景(包括山川

4、草木、花鸟虫鱼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还可以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一些艺术形象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后,已逐渐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学意象、文化符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5、艺术境界(情景交融)。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诗中的意象“缺月”“疏桐”“漏断”“孤鸿”“枝寒”(外在的)与“独”“缥缈”“恨”“寂寞”“冷”(内在的)等感情色彩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意境),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诗人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凡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意象,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而绝非作者的顺手拈来;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塑造形

6、象,或借助意象,并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营造出感人的意境。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①“残”“暗”“寒”三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参考答案:风,本来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这些即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就是情景交融。回顾:意境、景象、画面、氛围孤寂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

7、轼恬静优美: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萧瑟凄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虚实结合“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一般情况下,“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