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37556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内经》理论的咳嗽病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经》理论的咳嗽病初探泌阳县人民医院冯群法463700摘要:本文以《内经》原文为依据,从临床角度着手,分析研究了《内经》对咳嗽病的论述,探讨了内科常见病症一咳嗽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辩证与治疗。咳嗽并非小恙,施病不妥,缠绵难愈,甚至酿成大病。多年来,细读《内经》有关咳嗽病的论述,收益良多,并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现将《内经》有关咳嗽病的论述收集整理,初步分析于下,望同道斧正。一、咳嗽病的概念《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此乃《内经》所讲肺气不肃引起的咳嗽。《素问•嗽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
2、致,乂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肺也J因此,咳嗽实指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而发生的病症,它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后人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多为声痰并见,故以咳嗽合称。《内经》有关咳嗽的论述,除《素问•咳论篇》专论之外,还散见于许多篇章中,主要为《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灵枢•五邪篇》等,为研究咳嗽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二、咳嗽的分类《索问•咳论篇》以脏腑命名。分为五脏咳: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六腑咳:即胃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
3、、三焦咳。它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与脏腑的功能特点而命名的,均属于内伤咳嗽或外感咳嗽日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咳嗽。如《素问•咳论篇》中有寒饮食入胃,犯肺而咳,即属此类。《内经》其它篇章所述的多为外感咳嗽。如《索问•风论》中有肺风咳嗽;《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有寒气喘咳;炎暑伤肺咳喘;《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湿饮伤肺咳喘有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燥气伤肺咳逆;《素问•五常政人论》中有火邪伤肺咳喘。另外,《素问•刺禁论》篇有针刺中肺,其动为咳,属于外来伤害所致。可见《内经》对咳嗽的病因和证候分类十分周详。三、咳嗽的病因病机
4、咳嗽的病因,从《内经》一书可概括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种。《素问•咳论篇》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雹"皮毛先受邪气啷厂邪气S泛指导致咳嗽的外来致病因素,如风、寒、暑(热)、湿、燥、火等淫邪。《素问•咳论篇》认为,邪气主要指寒邪,是说寒邪从皮毛而入,沿经脉侵袭于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而咳。《内经》其它篇章,也分别论述了风、暑(热)、湿、燥、火等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引起咳嗽的病机,但风为六淫Z首,其它外邪多随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见以风为先导,挟有寒、热、燥等邪。临床上风邪挟寒者居多。
5、《素问•咳论篇》又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J是指寒饮食入胃伤中,损及脾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病变涉及于肺或肺脏自病引起的咳嗽,均系内因所致,故《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S此外,尚有针刺过探,损伤肺脏而导致呛咳的,属于不内外因也,临床上,即有内伤寒饮,又复感寒邪,形成外寒内饮的咳嗽也不少见。正如《素问•咳论篇》所云:F市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和感,内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也二可见外感咳嗽属于
6、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吋使邪外达,可进一步演变为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证候。内伤咳嗽多属于形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金为痰。它脏及肺着,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者多系因虚致实。于此町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相影响为病,久延则邪实转为正虚。总Z,内伤外感影响肺脏后,均会发生咳嗽,同时,寒饮食入胃,使水湿聚于胃,化为痰饮,上逆犯肺是其常见证候,所以《素问•咳论篇》云:"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二这说明咳嗽病
7、因虽多,然和肺、胃之关系极密也。四、咳嗽的辩证《内经》按照咳嗽的兼见症状与脏腑功能的关系,把内伤咳嗽分为五脏咳、六腑咳;对外感咳嗽,应根据病因的不同,采用六淫辩证。(-)五脏咳《素问•咳论篇》云:’'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者唾血''多见肺被邪扰,宣降失常,气机壅塞,甚或咳伤肺络所致;"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多见心被邪侵,犯肺阻脉,化火上炎,熏灼咽喉;’‘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覽多为肝被邪侵,气逆乘肺,肝失疏泄,经脉瘀阻;’‘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者
8、不可以动,动则咳剧雹多为脾虚湿停,壅肺阻脉,土壅木郁,肺气不宁;肾咳之状。咳剧则腰背相引而痛。其则咳涎"。多为肾肺两虚,经络失养,津液不藏,总之,咳为主症,通过兼症,判其病因,病机及传变关系,再分别采取和应的治疗措施。(二)六腑咳《素问•咳论篇》云:五脏之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