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ID:4243063

大小:739.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30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_第4页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探乡土化?城市化?索●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教育公亚全,J、.,,兰一(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南京210093)摘要: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常有“乡土化”和“城市化”两种模式之争,而事实上两种模式都存在问题。走出困境,●必须跨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一种多元的农村教育理念,追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农村教育;乡土化;城市化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08)04—0017-05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生一、问题的提出及发展农村教育的两种模式活。这种观点在我国一直占重要地位

2、,从陶行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梁漱溟、晏阳初,到毛泽东,都持这种观点。时至绝大多数,因此,发展农村教育一直是政府十分今日,这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另一种思路关注的事情。建国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新政府可称之为“城市化模式”,主张农村教育应该让农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注重农村的教育村学生接受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接受先进的普及与扫盲教育。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城市文化,而在当前的城市化历程中,更要进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离农教育”,以利于其将来的城市生活。的实行,农村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90年代从我国的实践情况看来.情况似乎更为复

3、中期以后,由于农村经济贫困和国家财政体制变杂。虽然“乡土化模式”的呼声占上风,但实际上化等原因,农村的教育也陷人困境,其发展水平我国农村教育的模式却是单一的城市化模式,如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教农村与城市开同样的课程、用同样的教材、高考育的落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化也用同一张试卷。不过,这一状况更多的是由统社会的进程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现一学制、统一课程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而很状,发展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值得少出于公平与城市化的考虑;同时,这种城市化认真探讨与研究。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重升学轻技我国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模式,概括起来

4、.术,不能为农村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和智力支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可称之为“乡土化模式”,持,故遭到许多人的责难。主张农村教育应该锁定在为农村当地建设服务但如果我国农村教育采用乡土化发展模这一方向上,课程设置也要紧紧围绕农村地方和式,也同样会遭遇很多问题。那么,农村教育究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中阶段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研究”(o7JA880o44)的阶段成果之一。8收稿日期:2008—02—10作者简介:余秀兰,1969f~,女,安徽泾县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南京大学法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月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号-●——17专9

5、87654题竞应该遵循乡土化模式.还是应该移植城市化1998—2000~新生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分别是:的模式?20.8%、19.1%、17.6%E。2002年,笔者采取整群抽探样的方式f以上课班级为单位)对南京大学2002级索二、城市化模式的困境一一一一一一9个学院l9个系进行的问卷调查f发放1007份问●困境之一:农村孩子在升学竞争中处于不利卷,回收有效问卷868份)显示:从居住地来看,来教地位自农村的学生占22%:来自城市和县镇的学生占育农村教育遵循城市的模式。与城市采用同样78%(其中城市52.4%,县镇25.6%);从户口性质来公的体制、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考试,看,农村户

6、口的占25%,非农户口的占75%。平会使农村孩子在升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首困境之二:有文化霸权之嫌,且无助于农村先,农村的师资、设备等各种软硬条件都不如城孩子的农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市,所以农村的学生在考试中也根本无法与城市城市化模式的农村教育以城市文化为优,忽学生竞争。其次.由于所学内容以城市为中心,离视了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实践.而且使置身其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较远。所以,农村学生学习起中的农村孩子越来越不熟悉自己的本土文化,甚来也比较困难。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至越来越厌恶、鄙视自己的本土文化。另外。这种论对这种现象作了解释:如果教育体制所传播的模式使农村学生以升学进入城市为唯一目

7、的,忽文化与某些群体的文化更为接近,这些群体的惯视农村基本技能的学习,故一旦升学无望。也无习就被转换成学校的一种想当然的文化资本。也立足农村生活之本。就是说如果学校的学习与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这一点是人们反对最多的。过去.陶行知和存在着连续性.那么他就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毛泽东是反对者的代表。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反之.学校的学习与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存在不育之根本改造》(1926)一文中写道:连续性时,要掌握一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