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81132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4
《动物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AnimalMicroniology一、课程概况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四年制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性质:动物科学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课36,实验18学时)课程学分:3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教研室本课程要求在修完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开设本课。二、课程内容介绍《动物微生物学》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本身,以及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关系以及饲料
2、、食品相关微生物的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鉴定我国的主要畜禽疫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检出患病畜禽及其有害产品,并且能够进行动物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和动物性食品的加工。采用免疫学方法预防重要的畜禽传染病。三、教学大纲(一)理论部分(36学时)绪论(2学时)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发展概况及其重大成就与贡献;兽医微生物的性质、任务、以往成就和今后展望,怎样学好动物微生物学。第一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学时
3、)在学习细菌大小,外形和排列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与真核细胞结构比较,了解细菌的一般结构并重点掌握细菌芽孢、荚膜、鞭毛和纤毛等特殊结构;同时使学生一般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要求对细菌的表面积、带电现象、多相胶体性质、渗透压和光学性质等,掌握细菌的营养类型,胞内酶,诱导酶,限制酶和修饰酶的概念以及细菌体外培养和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各时期的特点及应用。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3.细菌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代谢;4.细菌的体外培养及生长曲线;5.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等其他的原核细胞型
4、微生物。第二章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他们在畜牧兽医生产中的作用;正重点掌握致病性霉菌的致病性、抵抗力、繁殖方式、实验室培养方法以及机体对其的抵抗力。1.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的作用和影响;2.讲解真核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等;3.酵母菌的形态、繁殖方式(芽殖、裂殖、有性孢子繁殖)及其菌落特征;4.霉菌的形态(菌丝的特化结构)、繁殖方式(有性孢子、无性孢子繁殖)、实验室培养方法及其菌落形态。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4学
5、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方式和实验室培养方法、干扰现象、干扰素的产生机理和作用机理。1.病毒的概念及基本性状,延伸讲解亚病毒的概念(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2.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核衣壳)、对称形式及组成;3.病毒核酸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病毒复制的关系;1.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方式,可以通过实验动物、鸡胚法和体外细胞培养。;2.在学习病毒干扰现象的基础上,掌握干扰素产生的机理和干扰素干扰病毒增殖的机理;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态(
6、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对畜牧生产的影响;掌握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外的分布及其作用以及握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土壤、水和空气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状态的因素;2.在学习动物体内外的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掌握菌群失调和引起因素,并掌握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概念;3.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4.简单讲解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7、掌握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作用以及在畜牧兽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应用。1.消毒、灭菌、无菌、防腐、无菌操作等概念2.温度、干燥、辐射、渗透压、过滤等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在畜牧兽医上生产中的应用3.各种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消毒杀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4.了解抗生素、细菌素、噬菌体对微生物的影响。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学时)通过讲述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细菌变异是绝对的,遗传是相对的,为传染病的辨证诊断奠定基础。使学生掌握细菌变异的机理,要
8、求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掌握变异的机制,为学习获得变异品系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简介细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1.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组。2.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3.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4.微生物的诱变育种5.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6.菌种的衰退与保藏第七章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传染(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病原微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