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学生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学生易错题的提前干预过渡湾镇中学:周香波从学生的数学考试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对“双基”会了、懂了,但是在解题时不熟练、不准确。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师都讲了、强调了,学生也练习了,但是解题中想不到、用不上,遇到新情况就束手无策,产生错解。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易错题要找出错误的原因,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实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一 、易错题的化定 关于易错题——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题,就是容易混淆的,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或需要分类讨论,存
2、在多种答案的条件设计的题目。 二、 易错题形成的原因 1、思维思路的不合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用字母表示数、负数的引入,列方程解实际应用题,空间概念的形成,函数的知识等与旧知识(具体数学、非负数、加减乘除运算等)有明显不同,有些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抽象思维等。 2、学习方法不合理:(1)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粗略,理解含糊,不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2)在解题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急于求成
3、,粗枝大叶,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知识点落实欠到位。(3)一些同学常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上课老师讲的例题觉得很简单,只知道听懂了,明白了,而不知道作为例题的变数的灵活性,其中有些学生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作业态度不端正,导致解题的不熟练、不正确。 3、心理原因:(1)跟遗忘规律有关,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完成的同时,遗忘也就开始了,而且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进程渐趋于缓慢。(2)跟感知
4、水平有关,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只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忘的细节。(3)跟思维定势有关,受定势的作用,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影响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从目前来看,学生常见的易错题的产生有以下几种: (1)知识类错误 基础性知识的错误。即学生对诸如定义、定理、公式等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而产生的错误。 概念性知识的错误。比如,分式方程我们定义为: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但学生却把方程“ 3/x+(x-2)/5=2x”当成一元二次方程,因为他们认为通过去分母可以获得.这就属于概念知识模糊不
5、清造成的. 表述性知识的错误。如在刚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由于全等的判定方法较多,说理格式要求较为严格,有的同学分不清自己采用的是哪一种判定方法,造成说理的错误. 思维性知识的错误。这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误,表现为跳跃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欠缺等。(2)计算类错误.运算的准确是对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根据算理和题目的运算要求,有根据地一步一步地实施运算.在运算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公式、法则要准确无误,最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只要在运算的全过程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
6、会导致整个运算的错误。(3)审题类错误.无论是代数部分、几何部分还是概率与统计部分,我们都需要审题,它是正确的完成一道题目的关键一步,由于你在审题时漏看了几个字,或者你对题目本身理解的错误,都会造成你审题的失败.三、 易错题的干预措施以上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而我们要避免学生再次发生错误,则应该从本质上再寻找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1)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促膝长谈,来了解心理因素对学生做错题目有多大的影响,哪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做题是不利的.(2)通过课堂教学的调查和试卷分析,来了解学生对理论
7、知识掌握不扎实且不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原因,是老师教学方法的误导,还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有限等.(3)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学生进行阶段性或强化性计算题训练,来寻找学生计算不准确的原因.另外,我们可以在初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进行一次基础知识测试,来了解学生小学的学习情况,初二的学生每节课后进行一次小测试,每章节进行一次大测试来了解他们现阶段的易错题产生的原因。初三的学生通过综合题目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和的能力。 (4)对易错题进行提前干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值得注意,
8、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提前给以预防,在今后的解题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在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同时还要揣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使学生预先明了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消灭错误打下基础。例如讲解互余、互补时,概念很简单,“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