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13052
大小: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说课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朗读交流感悟升华——《桥》第二课时说课稿凉州区共和街小学杨玉琴各位领导、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16课《桥》。【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一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大体说出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
3、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人情味、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要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一目标也还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
4、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特色】这次教
5、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
6、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环节一:朗读感悟通过范读、跟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老支书的人格魅力。[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先观画面再读文,由画面进入文本,很快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学生说出读文后的总体感受,体会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形势的紧急,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
7、笔。这部分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孕伏情感。]环节二:交流感悟:这一环节,主要抓重点句、段,尤其是写老支书几次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交流感悟,继而达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目的。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7-2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刻画老汉形象的关键词句,自主学习,集中交流,然后老师再出示重点句子,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恰如其分地点拨,让学生弄明白在灾难面前老汉是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党员,如何对待儿子的。这几个问题搞清了,学生自然明白老汉是怎样一个人,也弄明白了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刻
8、画老支书形象的。这样课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感受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所以这里设计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