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0666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8
《11-国学《国学》课程《7、管仲相齐》课时备课(孙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教学内容《管仲相齐》1.了解春秋霸主之首的齐桓公以及i代名相管仲。教学目标2.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背诵“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依据注释和译文大致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3.通过阅读古文,对历史故事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牛阅读《史记》等名著的愿望。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为政的才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学
2、情分析对于本届六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从五年级开始才初步接触国学,没有《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庄子》等古文阅读的坚实基础,加上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和制定教学n标的时候考虑学生因素适当降低难度,用划分好节奏的文章,适时质疑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课文并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和迁移。教学内容较饱满,教学节奏应适当把握和加快。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师生交古人说:“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流,激趣人为鉴可明得失”本学期我们的《国学》讲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历史导入人物的故事。说起诸葛亮
3、,同学们一定对他非常了解,他是三国吋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宰相,就是他让刘备统领下的蜀国以三足鼎立之势与曹操,孙权抗衡。而大家知道吗?诸葛亮有一位偶像,他曾经说过,要做像管仲一样的宰相。那么,管仲是什么人?他又怎么能取得诸葛亮那样一位有大才能,大智慧的人的景仰呢?这就是管仲,就是他让本来连年战乱,在海滨不足挂齿的齐国仅仅六年时间便成为诸侯之首,让他辅佐的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之首。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二.初读感知,赏析课文1.听老师朗读课文,为不会读的字注音。2.跟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咅,把握节奏。3.跟老师合作读
4、课文,注意读准节奏。4.在课文中,有一句很长,我们来练习练习。注意把握节奏。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能自己读了吗?现在就自由练读课文吧。可以对照老师帮大家划分的节奏练习哦。6.谁愿意来读一读?通过这些遍的朗读,你们读懂了什么呢?三.小组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口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也好习,理解像读懂了文章的意思。其实呀,读古文光靠猜,可不能做到正确理课文解呀!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呢?(指生回答)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网络啦,工具书啦,图书馆里的历史书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古文的好帮手。述有我们国学
5、书上的注释和译文,也是离我们最近的好帮手呢!借助帮手,小组学习吧。1.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2.指生说说理解,学生补充或教师补充。过渡:孩子们真是底蕴深厚,轻轻松松利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可是,读着读着,是不是发现又产生了一些问题呢?这就对了,“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么多的问题,课堂上可不能一一解答,我们一起来挑选一个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共同研究,其它的问题,我们就留到课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知道了管仲相齐的结果是“诸侯由是归齐。”可是以齐国一个“区区之
6、国在海滨”怎么能四•问题导读,品读课文让“诸侯由是归齐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找找诸侯由是归齐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齐国能一统诸侯的原因。并在旁边用关键词标注你的理解。1.学生默读,老师巡视。2.生汇报3.小结:说得真好,在国内,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故而万民归顺,一心向国;对外,齐国奉公,仗义,守信用。让各诸侯国奉为霸主。于是: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诸侯由是归齐!齐桓公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管仲也到了垂暮之年。这时候,五.拓展延很多人都宜夸他治国有方,是一代名相。可是管
7、仲却这样说:伸,感知友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鲍叔牙就没有我管仲!”鲍叔牙又是谁,他怎么就让管仲心存感激到这种程度呢?请打开书35页,这里就写了管鲍Z交的故事,大家快速地浏览一遍吧!读了故事,大家已经对管鲍之交有了了解,一百多年后,孔子也这样说:“益者三友”大家说说,鲍叔牙对于管仲是怎样的朋友?当然,除了“益友”肯定也有“损友”。于是乎就有了“损者三友”只要你高兴,在你面前只说好话的人为一损;当面夸你背后害你的人为二损;满口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为三损!于是乎,杜甫就有了感叹。齐读《贫交行》。关于友情,老师还要
8、送给大家一些礼物。没有伯乐,千里马就只能是马厩里那匹时刻嘶吼一声的普通六•总结全良驹;没有鲍叔牙,管仲有可能已成为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的刀下文,升华亡魂;于是古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得一知己,主题足矣,吾死而无憾!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伯牙子期的《知音》;有了蔺相如廉颇的《将相和》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莫逆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不求同年同月同H生,乃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愿你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