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

ID:42041066

大小:31.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6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_第1页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_第2页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_第3页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_第4页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俄新经济政策哲学维度解析中图分类号:A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4-0076-03[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探索应以历史为鉴。苏俄新经济政策何以成为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成功之举,其背后有深厚的哲学支撑。它的哲学维度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熟谙运用唯物史观、兼具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演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准绳和实践借鉴。[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哲学意蕴政策制定需要理性,苏俄新经济政策何以成为把马克思主义的

2、基本原理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利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探讨在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新经济政策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一、苏俄新经济政策是理性之举一一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立足于实践,指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3、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为了应对危机和寻求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而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它在对农民的关系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在工业所有制及经济运行机制方面,表现为加速国有化和工业管理的集中制;在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上,企图直接通过共耕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大农业”;在经济联系中,取消货币流通而代之以经济实物化[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有客观原因。列宁运用矛盾的分析方

4、法,看到为了捍卫工农政权,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集中力量,实行余粮收集制。列宁说:“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食粮,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供养工人。”[3]但随着战争结束,列宁辩证地分析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一些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降低,粮食产量连年下降,生活堪忧。看到大多数农民和工人对政权不满意,社会秩序不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他意识到这种政治危机背后不仅是他们的经济危机,而更是政策的危机。列宁着眼全局,全面、发展、辩

5、证地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取消自由贸易转为允许自由贸易,由贸易隔绝到农村与城市的商品流通。二、新经济政策演绎唯物史观一一实质是工农联盟的稳固为建立稳固的国家政权,必须满足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基于此,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基本观点,及时调整政策,由忽视农民转为以农民为主体实行迂回过渡。新经济政策施行前,“余粮收集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家集体的需要,却严重忽视了农民个体的需要。农民的利益不但没有满足而且被剥夺,新生的国家政权如何来看待农民的地位?怎样取得农民

6、的信任支持?怎样做出适合农民的政策?列宁指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具备两个条件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第一个条件是及时得到一个或几个先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援。……另一个条件,就是实现自己专政的或者说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在其他国家的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只有同农民妥协。”[4]这说明列宁在“余粮收集制”的弊端中警醒,认清改正对农民的政策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列宁曾严正指出:“全部问题在于农民跟谁走:跟无产阶级走呢,还是跟资本家走。”[5]他看到争取农民对于无产阶

7、级专政的重要作用,这不但是统一战线问题,更是明确农民的地位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劳动群众的事业”。[6]所以,要夺取建设的成功,就要依靠农民,而依靠农民,就需满足农民利益。于是''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从而稳固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列宁逐渐意识到就俄国国情而言,“土地问题,即如何安排绝大多数居民一一农民的生活问题,是我们的根本问题。”[7]而共耕制则主张让农民集中劳动,实行平均分配,把所有粮食都交出去,结果使农民丧失了自由支配产品的权利,这种制度没有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8]。列宁以国有化为基础,让农

8、民有权利占有和使用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本着唯物主义立场,他对农民问题分析更加理性,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困惑,最后又引导农民合作起来,走合作社的道路,变分散的、不经济的小农经济为双赢的合作化经济,使农民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融。列宁还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参加国家管理,提高其参与民主政治的程度,巩固了工农联盟。三、新经济政策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