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ID:42022560

大小:304.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6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_第1页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_第2页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_第3页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_第4页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隐喻词的认知语义分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卢卫中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传统的词汇语义分析2.认知隐喻与隐喻构词3.隐喻词义的形成4.隐喻与转喻的交织5.本研究的结论1.传统的词汇语义分析现有的汉语认知隐喻研究多集中在句法层面。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探讨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如何作用于词汇语义的形成。2.认知隐喻与隐喻构词2.1认知隐喻隐喻的两种理解: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即修辞隐喻作为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的隐喻,即认知隐喻2.2隐喻构词在汉语中,隐喻与构词的关系:(一)纯隐喻词:1)

2、单隐喻词:“走狗”、“长足”;2)双隐喻词/组合隐喻词:“根源”/“高贵”(二)半隐喻词:隐喻充当一个词的部分词素,如“树冠”、“蛇形”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个隐喻词,后者是个隐喻词素3.隐喻词义的形成3.1空间隐喻3.1.1一般空间隐喻(1)实体之间的投射1)建筑物投射到人体器官上:“心房”、“心室”、“心窝”、“心扉”2)二维空间投射到三维空间上:“寸心”、“心路”、“(语重)心长”3)实体动作之间的投射:“看透”、“看穿”、“入睡”、“操心”、“留心”、“关心”、“伤心”、“放心”、“

3、变心”4)实体属性投射到人体器官上:“心软”、“心硬”(2)实体到非实体的投射1)实体属性投射到程度域:“大病”、“大爱”、“小病”、“高见”、“低能”、“重视”、“厚望”、“厚爱”、“厚此薄彼”、“远胜于”、“差远了”2)实体属性投射到时间域:“大半天”、“小半天”、“大年”、“小年”3)实体属性投射到范围域:“大名”、“小名”、“大命”、“小命”4)实体动作投射到非实体动作:“传情”、“搬弄是非”、“忙里偷闲”3.1.2自然现象隐喻(1)气候隐喻:“寒心”、“心凉”、“(真知)灼见”、“满面

4、春风”(2)地貌隐喻:“目光”、“脑海”、“流星”、“驼峰”、“浪峰”、“心地”、“心田”、“心海”(3)颜色隐喻:“黑心”、“红心”3.1.3物品和工具隐喻(1)建筑品到非建筑品的投射:“砖茶”、“茶砖”、“眼帘”、“钉子户”(2)建筑品之间的投射:“窗户”(3)工具到非工具的投射:“印记”、“河床”(4)珠宝到非珠宝的投射:“宝贝”(5)乐器到非乐器的投射:(扣人)心弦”3.2人体隐喻(一)人体器官到非人体器官的投射(1)投射到实体:“瓶颈”、“山头”、“火舌”、“袖口”、“菜心”、“花心”

5、、“核心”、“机心”、“针眼”、“把手”(2)投射到液体:“江心”、“湖心”、“泉眼”(3)投射到真空:“空心”(4)投射到概念:“劲头”、“爱心”、祸心(二)人体器官之间的投射从主器官投射到次器官:“腿肚子”(即形状像肚子的腿的部分)、“手指肚”(形状像肚子的手指部分)、“手心”(手掌之中央部分)、“脚心”(脚底之中央部分)、“眉心”(眉毛之中间部分)、“心眼”、“心头”、“额头”、“鼻头”、“肩头”、“脚趾头”、“眉头”、“心口”、“手背”(三)其它次要的人体隐喻人体属性隐喻:“长足”人体动

6、作隐喻:“肩负”、“吻合”、“嚼舌头”(指“闲聊”)服饰隐喻:“墙裙”、“树冠”3.3动植物隐喻3.3.1动物隐喻(1)动作类隐喻:“蛇行”、“狼嚎”、“蝶泳”、“蛙泳”、“蚕食”、“鲸吞”、“鹤立”、“鼠窜”、“牛饮”、“狐疑”、“鱼跃”、“虎视”、“蜂起”、“蜂拥”、“蜗居”、“蝉联”、“鸟瞰”(2)状貌类隐喻:“驼背”、“猫步”、“蛾眉”、“蛇纹”、“虎背熊腰”、“鼠目寸光”(3)状物类隐喻:“鹅卵石”、“鸭舌帽”、“鹅颈麦克”、“两栖明星”(4)属性隐喻:“猴精”、“虎胆”3.3.2植物

7、隐喻(1)动作类隐喻:“栽培”、“树人”(2)状貌类隐喻:“杏眼”、“柳叶眉”、“浪花”、“雪花”、“梅花鹿”等(3)(由植物派生出的)饮食类隐喻状貌类隐喻:“面包车”颜色类隐喻:“奶白”、“米黄”、“酱紫”、“橘黄”动作类隐喻:“吃亏”味觉类隐喻:“苦笑”、“心酸”等3.4作为语法化动因的隐喻——以“好”和“老”为例(1)在汉语中,“好”原本是个形容词,但后来被用作副词,具有以下两种相反的修饰作用:1)修饰褒义词:“好棒”、“好快”、“好美”、“好高”等;2)修饰贬义词:“好痛”、“好坏”、“

8、好冷”、“好矮”、“好苦”、“好赖”、“好恶心”等。隐喻投射是从事物的好坏等级域投射到深浅程度域,其隐喻义相当于副词“很”。(2)“老”原本是个描述人的年龄的形容词,但也被用作程度副词,表示“非常”的意思,如“老想”、“老好”、“老慢”、“老土”、“老快”。从隐喻的角度看,这是用年龄上的大来喻指程度上的高(或者深),即从年龄域中的大的一端向事物程度高(或者深)的一端的投射。4.隐喻与转喻的交织隐喻与转喻构词的组合模式:一个完整的汉语词义的形成需要由隐喻和转喻两种机制共同来完成,换言之,一个词的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