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ID:42010986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6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_第1页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_第2页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_第3页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_第4页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巣南方论刊?2010年第5期政工园地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卓殷如(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广东湛江524023)【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科学引导英成长成才,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因此,通过对巴3代大学牛•法治观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

2、大学生;法治观;现状;教育;对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冶社会”作为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明确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依法办事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代大学生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3、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而这止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在社会上,作为集青年与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其综合素质较高,思想格外活跃;其心理,观念和社会行为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法治观的形成和健全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作一论述.1•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分析1.1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1.1.1法律认知的敏锐性•当代大学生是"四有",新人,正处于思维敏锐,有独立

4、见解并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时期,能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社会,甚至至学校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迹象和新趋势.1.1.2法律^情感"的两极1生•当代大学生普遍能认识到法治重要性,他们希望获得法律的相关知识来提高自身法治意识•据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大学主表示当自己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法律,会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也存在着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并不是"万能'',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法律途径,常遇到程序繁琐,费用高昂等情况,因此,他们选择了对法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怀疑的态度.1.1.3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乏,导致"以身试法"

5、的悲剧屡见不鲜•大学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感方面:血气方刚,感情丰富,容易冲动,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熟,思维还不够缜密,容易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虑问题不够周到,遇到问题不能冷静理智地思考,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控制,常出现''感情用事'啲情况,如因朋友,同学问的小矛盾,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马加爵事件就是^大学生缺乏法制意识r以身试法”的典型的例子•大学生触犯法律的案例也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究其原因,除了受社会环境的诱惑与影响,自控能力等原因外,深究其根本,高等教育在法制教育方面的缺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管是出于报复,抑或是因感情犯罪,他们的共同特

6、点都是',法律的门外汉二被认为是未来社会栋梁,国家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就是因为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意识的缺乏,最终导致“以身试法"悲剧的发生.1.2践行法律,缺乏主动性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普遍认同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法律的却寥寥无儿,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非常少;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纶认为犯罪的主耍原因是冲动,处理事情不够理智,却忽视了自身吟去制观念的淡薄”;此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学生犯罪的处罚应该相对较轻.因此,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大学生会视情况决

7、定是否用?去律武器来保护自己.1.3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取渠道主要是大学里',有且仅有”的公共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公共课的受重视和被关注程度不高•大多数都以"应付考试,啲心态上这门课,课堂上不专心,课后不思考,出勤情况也不尽理想,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程度可想而知•此外,网络已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渠道,71可作为大学生了解,学习法律的重要途径,然而有多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会主动地浏览相关网站呢?本人认为,目前我国的法律网络建

8、设并非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学习的要求•而一些受到广泛欢迎的普法性电视节目也未能得到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