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

ID:4201053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6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_第1页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_第2页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_第3页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_第4页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科问题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学科问题案《论厄运》学习目标:1、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屮心。2、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粋理。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4、能认识厄运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坚忍的意志,有战胜牛活中的怵I难、逆境的勇气。课时安排:一•课时问题探讨:1、口读《论厄运》,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也运的征服中出现的。(2)幸运所需要的美徳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4)止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

2、暴霧一样,授美好的品质也止是在丿也运中被显示的。2、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明确:(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3)也运不会把我们击跨,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3、根据观点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牛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第二层:(“幸福所需要的美徳”——“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用《圣经》、圣诗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徳是坚忍。第三层:(“一切幸运都

3、并非没有烦恼”一一结尾),用比喻与对比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更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晶格。3、理解:“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明确:“刺绣”——人生,生活;“花朵”——美好的品质;“背景”——苦难、厄运。4、作者在本文中主要谈论的是关于“厄运”的什么?明确:厄运的价值与意义。拓展延伸:1、有人说“厄运就是灾难和摧残”学了文章你有什么新认识,谈谈你対厄运的理解。2、如果说逆境是对人的考验,那么顺境同样是考验,比如,如何在顺境中把握自己,珍惜顺境,又如何增

4、加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如何而对顺境和逆境各写一则座右铭。3、我们应该从新的视角去透视人生的丿也运,对人生的顺逆做新的认识。厄运不仅仅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牛,帮助我们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最美好的品德可以在战胜厄运中凸现。以此为话题,收集有关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直面苦难》学习目标:1、能理解“苦难”的价值,积极地而对苦难。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三部分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问题探讨:1、对于苦难,作者

5、阐发了哪三个观点?讨论丿rf小结:面对白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白然面前的尊严。苦难僭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専严。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牛活在世俗的旋涡中。而对苦难,最深刻的半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2、白读课文,根据观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第一部分(1——3)在自然悲剧面前我们注定失败。但我们咬牙坚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第二部分(4——7)应该认清苦难的消极性,不用浮夸的言辞美

6、化苦难,遮蔽苦难的真实面貌。第三部分(8)作者否定了世俗对苦难英雄的错谋期待,指出苦难英雄也只是芸芸众生屮的一员。3、第一部分中将悲剧分为哪两类?能不能举例说明。明确:社会悲剧——文革遭受迫害等;自然悲剧——绝症、洪水等4、作者看來二者有何不同?明确:(1)社会悲剧可以有精神支点,而H然悲剧只会让人觉得生命的卑微,没有精神上的安慰。(2)自然悲剧中我们注定失败,悲剧必然发生。5、作者认为承受哪一类悲剧更难?明确:口然悲剧。我们更应该以尊严的方式勇敢承受自然悲剧。6、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明确:反

7、对——美化苦难,炫耀苦难,以此掩盖现实生活被苦难磨损的现象,反对以铁石心肠的强者姿态面对和超越苦难。赞成一一以人的软弱天性承担苦难。7、谈谈对“平淡苦难”的理解。明确:平常生活中平常人会遇到的苦难。8、在第8小节中,作者谈到了-•种什么普遍看法?赞同与否?理由?明确:人们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作者对此并不赞成。因为苦难英雄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9、这样看來,《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人在白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白己在人白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

8、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鉴赏两位普学家深邃的思想。学习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问题设计: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