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9482
大小:143.3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滚动检测三(必修3)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广安二模)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重
2、构礼乐纲常的愿望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2.战国吋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英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3.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这表明汉代()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
3、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4.(2017•安康模拟)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3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人。太学教育的发展()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1.(2016-广元三模)朱熹在《漳州劝农文》屮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
4、活秩序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2.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费,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举根本目的是(A.严禁聚会,B.提倡节俭,C.推行连坐,D.教化百姓,避免盗贼再起形成淳朴民风维护社会稳定挽救封建危机3.(2016-衡阳三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5、“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4.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到来,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己。”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
6、起來B.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A.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B.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木原则和精神1.(2016-保定一模)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屮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2.(2016-安徽百校论坛第三次联考)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
7、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B.“性善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D.对真理的追求11・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徳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12.伏尔泰在《哲学通信》屮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岀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
8、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眾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12.(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來,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13.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Z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Z风俗Z心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