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36076
大小:178.1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0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同步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学业分层测评(第19课)(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AMVfWfllftHWb■■■yi・i・・①增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而④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增强了中国国防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2.下图所示都是新
2、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其中,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解析】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项发生于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发生于2011年,D项发生于2013年,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的重要一步。【答案】B1.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岀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吋期的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C.原子弹研制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项是1973年,B项是200
3、3年,C项是1964年,D项是1970年。故选B项。【答案】B2.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FI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ol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是()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华罗庚【解析】根据材料中“水稻”判断可知,应该是袁隆平。【答案】B5・《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A.使人类实
4、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岀贡献【解析】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6.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5、之后C.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品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解析】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因此该成就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故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O【答案】A[能力提升]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A.国际上的援助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解析】首先排除D项,因为D项不符合实际;B项只存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恶
6、化;A、C两项都是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C项,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才能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故选C项。【答案】C7.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使中国成为世
7、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解析】材料说明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结合相关史实可知,A、C两项正确;B项也符合史实;中国当时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D8.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
8、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材料二以制胜强敌,格致之名词,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材料三化学家张准(1924年)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