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68096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这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对话式教学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发展必然的趋势。那么如何实施互动的数学教学,我就《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了尝试。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岀现,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孩子们缺少的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也是我这节课需要重点解
2、决的内容。为此结合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会读数。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伊始我就出示了一组数字,这些数字有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孩子们对于一位小数大都可以非常自然地读出来。在读两位小数及三位小数的吋候,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告诉学生:小数部分有几个零就读出几个零,不能遗漏,这与整数不同。这样学生在多位小数的时候,障碍就小多了!并且对小数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二、读懂数。不可否认的是在本节课第一个层次屮,学生只是能够将小数读下来。但是对于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是不太清楚的。所以在第二个层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意
3、义。在这个层次中,我采用的主要教具教学,让孩子们准备好米尺和方格纸,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主要通过学生在米尺和方格纸上进行,这样首先显得比较直观,比较容易为学生理解;其次是所有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一位小数入手,然后依次分析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学牛的认知能力得到了逐次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有了理解性的掌握。在这个层次中,在每一次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后,都适时地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总结,为后面学生自主学习二、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作铺垫。适时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当然,在让学生自主学中,不仅
4、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上有充分的准备,更要体现在活动后的自主交流上,只有让学牛自主交流好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要发挥两个积极性,而教师不宜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思维,干涉学生的思考过程。表现在:首先要发挥学生交流的积极性,让他对自己的回答能自圆其说。二是发挥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互动,生生互动。(即交流后不要老师评价,而让学生自己评价,你认为他说的好不好,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你认为该怎么做会更好)另外,在放手让学生交流后,要组织好怎么收,考虑怎样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在交流后如何把主要的概念和知识点收到学习中来,作为教学者,要好好思考“如何学
5、会组织交流”。三、会计数。在上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那么对于以后遇到的三位以上的小数,应该怎么理解和表示呢?这就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对小数初步了解的知识上探求规律。在探求规律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我只是起个辅助性的作用,避免学生的探究发生偏差而已!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学过的单位时的实际意义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儿方面做得较好: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在课的一开始就讣孩子们读所熟悉的小数,这样一开始
6、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冋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为此次学习就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二、可以促使孩子更主动学习。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我是直截了当地用米尺、方格纸等容易掌握的教具来帮助讲解。教后我再次思考这一问题。其实可以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Z后,教师在讲解的时
7、候就轻松许多。其实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冋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当然对于木节课也有一些遗憾。首先是自我感觉木节课的课堂构架略显散乱,尤其是每个教学层次之间的过渡不自然顺畅。其次在师生互动方而,课堂上白认为讲述的比较生动和学生回答的也比较热情,师生热烈地交流过程看似完美课堂的展现。但是课堂的热闹并不代表着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对老师辛苦工作的反应。真正的师牛互动应该立足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牛的研究以及学牛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这种师生互动虽不热闹,但更多的是理性地融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