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96701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赤壁赋教案2(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3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2语言运用的妙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背景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帖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LI数T言”;。宋仁宗嘉花二年(1057年)苏轼屮进土,年方21岁,嘉拓六年,授人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此刻的北宋王朝积贫枳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冇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2、的文人士人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武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岀“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朋而论道的书生意气。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对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武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I口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
3、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屮求得解脱,白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政局发生变化,新党失势,山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乂挺身而岀主张対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笫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
4、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III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僚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刀,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Z本,身如不系Z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脩州”颇冇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人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
5、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赋,始于两汉魏晋,刘翩在《文心雕龙》屮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搞文(舒展散布),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岛赋》,张衡的《两京赋》等。苏轼的《赤樂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悄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L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二、导入余秋雨先牛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
6、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讣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咅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人气,-•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舉怀古》和前示《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板书课文题目)三、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
7、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五、学习第一段思考:(1)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儿层?(2)木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1)可分三层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②笫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2)木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六、学习第二段思考:(1)本
8、段可分儿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本段的“嚥”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Z悲的?(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1)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萧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