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

ID:41713308

大小:47.3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30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_第1页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_第2页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_第3页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_第4页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民族与阶级之间:中共早期的“国耻”论述——以《向导》周报为中心BetweentheNationandtheClass:The"NationalHumiliation7'DiscourseofChineseCommunistPartyduringthePeriodofTheGuideWeekly作者:李里峰作者简介:李里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政治思想史、概念史等。李里峰,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18年第20183期第98-110页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2、,以《向导》周报为主要阵地,对《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五卅”惨案等国耻事件进行了系统报道、广泛宣传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革命勾勒出一个敌人与朋友的谱系。在国民革命兴起和展开的过程中,中共“国耻”论述呈现出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既相互交融、又此消彼长的特征。通过纪念国耻、剖析国耻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中共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史》复印期号:2018年07期词:“国耻”/中国共产党/《向导》/民族/阶级标题注释:江苏省“333工程”(BRA2016352)和“六大人才高峰”(JY-029)

3、专项资助。中图分类号:D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8)03・0098・13—、引言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建构,是近代以来各国政治变迁的基本线索之一。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看来,民族国家作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乃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的产物,尤其有赖于〃印刷资本主义"所激发的国族想象。①这种想象共同体的形成,既要通过〃被发明的传统"投射到渺远的过去,②又与当下情境中自我与他者的区分、进而形成一种"反思性的自我〃密不可分。③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之下被动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因而,在建构自己历史记忆的同时,还须直

4、面列强侵略所带来的集体创伤和认同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和"国耻"(nationalhumiliation)意识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它既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催化剂,也是其重要表征之一O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通过历史想象和记忆重构,来为国族建构提供一套坚实的"历史基础"的。其中,沈松侨藉由"黄帝"神话在晚清知识界的广泛流传及其与传统黄帝传说的断裂,考察了近代中国国族建构的历史过程及其蕴涵的矛盾与冲突。④他还通过晚清知识分子对中国〃民族英雄〃系谱的建构,讨论了历史书写与国族想象之关系。⑤杨瑞松探讨了〃四万万人"如何在近代中国从一个人

5、口数字,配合所谓〃同胞"的血缘亲属想象符号,型塑出具有高度同质性意涵的国族认同。⑥和这些正面考察国族建构的学者不同,费约翰从政治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唤醒政治"的隐喻在帝制中国和欧洲启蒙思想中的根源,及其在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建构中的流变。⑦瓦格纳逬一步深化这一主题,生动地描述了近代中国大众传媒中以文字和图像出现的〃身体"隐喻,是如何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和国族认同的。⑧这些硏究都多少涉及外国侵略、国耻意识与近代中国国族建构之关系,但因研究旨趣和视角有别,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叙述与纪念国耻,并藉此进行革命宣传与动员,学界尚缺乏深入的探究。本文以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为中心,对

6、此问题略作探讨。《向导》1922年9月创办于上海,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并长期为其撰稿。因遭当局查禁,报社随中央机关一度迁往北京、广州,1926年底迁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先后发生,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向导》于7月18日被迫停刊。5年间,共计出版201期。周报创刊时的印数不足3干份,1925年初中共〃四大"时增至7000余份,到1927年中共"五大"时已达5万份,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⑨透过《向导》中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到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纪念国耻、剖析国耻

7、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进而实现革命动员之目标。二国耻之纪念:从"九七"到〃五卅"近代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始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但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败于〃叢尔小国"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国耻"意识始在朝野上下广泛蔓延。1897年,清宗室寿富与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知耻学会〃,梁启超为其撰《知耻学会叙》,称外患日亟,贵在知耻,而中国相较于日本,知耻者尚少,故“奋然耻之,特标此义,立会以号召天下"。⑩寿富所撰《后叙》,历数鸦片战争以至甲午战争,列强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