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

ID:41662487

大小:97.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29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一、课内双基1.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D.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答案】C(A・明:畑明;B.求思:探求思考;DJH:山的南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胜”字的意义,与“何可胜道也哉”中的“胜”相同的一项是(

2、)A.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C.驴不胜怒,蹄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答案】B(A・胜利;B.和题干中的“胜”都是“尽”;C・承受;D・优美。)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①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①②⑦⑨/

3、③④⑧/⑤/⑥/⑩B.①②⑨/③⑧/⑤/⑩C.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①②⑨⑩/③⑤/⑧【答案】B(①②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⑤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⑩意动。)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⑤璧有瑕,请指示王••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⑦传之美人,以戏弄臣••A・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B.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答案】D

4、(③“宣言”意为“扬言”;④“十一”意为“十分之一”;⑤“指示”意为“指给……看”;⑥“美人”意为“妃嫔”o)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范增数目项王C.顺流而东行■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答案】B(B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形作名;C.名作状,往东;D动作名,“到的人”。)2.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A・“

5、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A.“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B.“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C.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答案】D(“某”不是自谦。)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古人对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的观察,往往都有心得体会,而今人没有,于是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B.作者认为,如果有志、有力,再加上外物相助,就一定能达到险远之地。C.作者说古人观天地、山川常常有得,作者自己也有所得,古人之得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作者之得是“尽吾志”oD.作者以游山作比展开议

6、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得广泛而深入。【答案】D(A项作者并非抒发“今不如古”的感慨;B项缺少“而又不随以怠”的条件;C项作者之得是“尽吾志”错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古人有得的原因。)8.填空。(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号O封号为荆国公,故也称“”,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O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O其诗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之一。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1)课文第二段主要记述了游览过程,

7、作者略写了;详写了=其中还有多处对比,;作用是:。(2)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游褒禅山记》最能体现主旨的语句是:作者在文中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答案】(1)介甫半山王荆公改革家唐宋八大家(2)游前洞游后洞及所见所感前洞平旷后洞幽深;前洞游者甚众后洞游者已少、又少;余所至浅好游者所至深;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的后悔相比。(填上一

8、组即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志力物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