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

ID:41657488

大小:59.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9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_第1页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_第2页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_第3页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游实务教案24——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节:导游员的语言素养(二)子项目名称:导游语言素养(2)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常用讲解方法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践运用适当的讲解方法情感目标:讲解艺术的最咼技巧是无技巧三、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实践运用适当的讲解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案例分析学生准备:刘公岛景点的讲解分析五、教学方法(策略):案例为主六、教学手段:PPT七、教学过程:常用讲解方法(一)概述法为帮助游客地了解景点而在参观游览前介绍景点概况的手法,一般在景点示意图前进行。将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整体布局、主要景观、游览路线等介绍给游客。辅助性讲解,口的是让游客对即

2、将要游览的景点有所了解,做到心屮有数,更好地完成参观游览。案例1刘公岛概况案例2码头概况(-)分段讲解法比较小的、次要的景点可平铺直叙法讲解,对规模较人的重点景点就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的介绍,而应采用分段讲解的方法。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分段讲解。在讲解这一景区的景物时注意不要过多涉及下一景区的景物,但要在快结束这一景区的游览时适当地讲一下下一个景点,目的是为了引起游客对下一景区的兴趣,并使导游讲解i环扣一环,让景物讲解环环扣人心弦。(三)突出重点法所谓“突出重点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避免而而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而的讲解

3、方法。1.突出大景点屮具有代表性的景观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3、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对建筑界人士讲建筑,对历史学家讲历史。4、突岀“之最”。案例3天坛祈年殿圆丘坛:突出大景点中的小景点案例4大成殿重点法案例5之最一天安门最人的城市广场(四)触景生情法。一层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另一层是讲解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游客感到景中有情,情屮有景。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五)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实”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虚”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

4、轶事等。案例6威海仙姑顶:虚实结合落脚点在哪里?(六)问答法。1自问自答•吸引注意力2、我问客答法.估计他们不会毫不知情,估计不同答案,给予鼓励不要打断谈话.3、客问我答法(七)制造悬念法。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的方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引而不发”的手法。(八)类比法。以熟喻生,达到类比旁通效果的导游方法。分同类相似类比(指将相似的两物进行比较,便于游客理解并使其产生亲切感。如梁祝的故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同类相界类比(指将两种风物比出规模、质量、风格、水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如:

5、故宫与凡尔赛宫,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可在物与物之间比较,还可在吋间上比较。(九)画龙点睛法。用凝练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Z处,给游客留下突岀印彖的导游手法。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并,让口己的导游讲解既充满知识性乂不乏趣味性,计游客充分享受到导游语言的无穷魅力。八、板书设计:导游语言素养(2)常用讲解方法(一)概述法(三)突出重点法(五)虚实结合法(七)制造悬念法(九)画龙点睛法(二)分段讲解法(四)触景生情法(六)问答法(A)类比法九、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