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同伴互评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同伴互评模式初探作者:蒋扬/吕玲丽作者简介:蒋扬,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天津300151);吕玲丽,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300200)o原文出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京)2018年第20181期第31-35页内容提要:同伴互评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英语写作评价模式。文章就初中英语写作的评价现状,基于建构主义、人本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索同伴互评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的实质。探讨同伴互评在英语写作中的评测量表设计和教学步骤,构建在初中学生中进行同伴互评作文的模式,并将其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问卷调查等方式,阐述了同伴互评作文
2、的优缺点及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在教育均衡的背景下,教师可采取以同伴互评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文章在初中写作教学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指导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期刊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7期关键词:同伴互评/写作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终结性评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任务量繁重,却往往收效甚微,而同伴互评模式(以下统称同伴互评)不仅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伴互评的早期定义为〃个体对于水平相近的同伴的学习结果在完成的数
3、量、水平、价值以及质量的意见"(Topping,1998)。随着这种评价机制在国内夕卜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如今我们所定义的同伴互评主要指"在英语写作课堂上,水平相近的学生彼此之间交换作品并相互批改的评估过程"。同伴互评要求教师在构建"以读促写"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它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和实践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合作热情,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他人作品,学会品味和鉴赏他人的语言,通过观点的碰撞和摩擦,使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判断,训练思维品质。鉴于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伴互评作
4、为对课堂写作教学实践的补充和延伸,注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对于扌旨导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二、同伴互评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同伴互评写作教学模式,简称同伴互评,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最早对于同伴互评的研究可以追溯至母语课堂中的写作评价(Graner,1987),随后众多国外学者(Berg;1999;Hidetoshi&Tomoko,2004;Hyland,1990;Nelson&Murphy,1993;Zhu,1995)以ESL或EFL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一些国内学者(王翔,2004;莫俊华
5、,2007)也对同伴互评提出了假设。同伴互评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它依赖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即真实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不是由教师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自主建立的新的认知结构。提倡同伴互评作文,就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课堂,在学生构建认知体系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理论也赞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客观地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思想和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自主探索未知领域。最后,同伴互评注重同伴之间的互学互通,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潜能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达到下
6、一阶段的发展水平,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因此,强调互动和生成的同伴互评是促逬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同伴互评实质上是培养作者的"读者"意识,构建一种作者和读者共同协商,共同创建文本的一种社会交互范式(邓祸鸣、岑粤,2010)。Moffett(1992)曾指出〃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读者意识,否则写作教学难有效果。"学生独立完成初稿之后,小组内互相阅读并评论对方的作品,并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模式其一是可以形成作者的读者意识,便于了解他人对自己文章的期待和态度,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动机,写作是为读者而写,而非教师,并降低作者的写作焦虑。其二,审
7、阅和修订工作是通过交流、协商的方式进行,不仅丰富作者的认知图式,增强纠错能力,提升信息加工的深度(张英,2000),更能促进学生社会交互能力、认知能力及文本构建能力的发展。三、初中英语写作同伴互评的实验准备(-)调查对象由于同伴互评存在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我校尝试将同伴互评应用于日常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我校是一所区重点学校,初中部三个年级共12名教师(每个年级配有4名教师,1名教师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每个班级约有40名学生。自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以来,我校生源参差不齐,且两极分化严重。就本班情况来看,优等生约占13%,后进生约占21%。优
8、等生比例偏小,中等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