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57621
大小:63.1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7
《郓高初三月考试卷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郛城高级中学初三语文试卷2012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题34分二题36分三题50分总120分(一)(二)(三)(一)(二)(三)一、古诗文(34分)(-)经典诗文积累1、默写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4分)2、依据课文填空。(4分)①,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根据提示默写。(6分)①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令人敬佩。②
2、诗仙李白的一生离不开月和酒,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李白诗中含月或酒的诗句。(连续的两句)③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4分)敷浅原见桃花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①敷浅原:是古地名,说法不同,一说即今江西庐山;一说是庐山东南的平原,在今江西星子县境;一说又名“博阳山”,在今江西德安县南。②画梁:彩绘屋梁。4、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和志趣?(2分)(三)阅读下文完,完成下列小题。(16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晚游
4、六桥待月记》)【注】夕春:夕阳。6、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⑴月色入户⑵盖竹柏影也⑶止午、未、申三时■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⑵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写月语句: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3分)二、现代文(3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10-14题。(10分,每小题2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
5、;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6、?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0、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A—便B即使也C虽然但D因为所以11、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B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贫穷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D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清高12、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
7、的一项是:()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13、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是:()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它充其量不过是别人的笑料。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4、本段文字所运用
8、的主要描写手法是:()A肖像描写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心理描写D肖像描写动作描写(-)阅读下文完成下列15—19题(13分)被遗忘的稻草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埃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更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