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30761
大小:277.0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27
《提高课堂效益加减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课堂效率的“加减法”成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高级讲师“国培计划”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杨东18981786617主要内容一、课堂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的“加减法”三、作业的“加减法”一、课堂的“加减法”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提示:请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概括你看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头脑风暴:总结:教育教学的问题一般与社会、家庭、管理、教材等有关。一般人的思维特点是:看别人的问题多,看自己的问题少。期望环境改变,然后我再改变。如果聚焦自己“力量所及”的范围,你觉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关键应当聚焦“教学行为
2、”!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决定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和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现状提示:课堂上,教师做的最多的是什么?方向课堂教学行为现状“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现状讲解提问听讲答问方向“讲授与问答”式课堂的效率:《学习的革命》:“我们能够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课堂加什么?减什么?请用“关键词”或“短语”填写下表。“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现状讲授、提问听讲、答问方向提示:老师怎样做,学生才会有效学习?提示:学生怎样学,老师比较满意?课堂加什么?减什么?请
3、用“关键词”或“短语”填写下表。“教”的行为“学”的行为现状讲授、提问听讲、答问方向设计与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现状方向2005从“以教为主”,改成“以学为主”教师活动70%学生活动30%学生活动80%教师活动20%如何教人文类课程?案例:苏格拉底如何教柏拉图哲学?案例:“最偷懒的教师”老师怎么教?案例:方丈如何开解小和尚?核心要领:“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对教材的处理能否三分之一时间教“教材”?能否三周把教材教完?每篇课文最多教1课时。压缩课文分析时间。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单元建设丰富或重组教材单元。自建主题单元
4、。建构视野开阔、思维多向、内容丰厚的学习资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把单元教学分成若干课型:1.自学课2.成果汇报交流课3.集中识字课4.整体阅读课5.朗读指导课6.主题讨论课7.主题写作课8.单元整理课如何教数理类课程?案例1:这是什么课?案例2:这又是什么课?感悟:思维与方法,比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感悟:只有“用方法”才能更好“习得方法”。核心要领:“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探究、发现、应用”。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按照数学的知识链重组教学单元。把单一知识的学习,变成系统的知识学习。发现“元知识”,强化“元知识”,利用“元知识”。发现生活情境,或生活问题。把知识的
5、掌握与数学思维的发展“统整”。数学教学“四步曲”:第一步,生活情境,提出研究问题。第二步,探究发现,追求多种解法。第三步,比较多解,建立数学模型。第四步,多种方式,巩固与应用。二、教学设计的“加减法”我看到的问题——制度不当:要求过于繁杂;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形式主义……模板不当:没有抓住教学设计的关键。结果荒唐:为检查而做;教案与教学缺乏联系。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A.确立简单有用的理念。B.让老师多想少写。C.按课题或单元形成教学设计。D.重点设计学生学习活动。E.采用“框图式教学设计”模板。F.改进教案检查制度。框图式教学设计稿样:《丰碑》教学目标:1.学
6、生用自己的方式读懂课文故事。2.交流阅读课文的感悟。3.在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2.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寻找论据。教学过程:初读课文,复述课文故事。再读课文,交流讨论:如何评价军需处长?小组合作,为军需处长设计墓志铭。小组成果展示、交流、评议。框图式教学设计稿样:《抓豆子的比赛》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数数与加法计算。2.应用分类和统计的初步方法。3.真实的合作体验。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有序、有效的合作。教学准备:每小组1个布袋,布袋中装多种豆子。教学过程:学生4人小组。每组分组长、记录员
7、、复核员。每人一张记录表,每组一张统计表。每人从布袋中抓豆子一把。各自数数,并将数字填在记录表中。交叉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汇报小组成果,并评出团体冠军和单项冠军。总结:教学设计“减什么”“加什么”?减形式主义,加实用主义。减书写,加思考。减教师活动,加学生活动。减普查,加抽查。如果不能抗拒教案检查制度,建议:在教学目标中,标注“核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描述“学生活动”。三、有效作业加减法问题:有效作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提示:可以从三个角度研究。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状态如何?如何进行作业反馈?有效作业要素紧扣重难点适应不同学生水平作业
8、形式多样学生认真程度高完整反馈如何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