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13799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6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教学纪实与评析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北区小学李玲一、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形成对待鼓励和批评的正确看法,懂得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对待鼓励和批评。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应对能力。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课设计以辩论会的形式呈现,在教师的引领下,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练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形成对待鼓励和
2、批评的正确看法。 2.辩论中能够做到有条理、有观点、有事例依据;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四、教学重、难点: 在辩论中能够做到有条理、有观点、有事例依据;能通过语言和表情打动、感染听众。五、教学准备: 回忆自己生活情境。六、教学时间: 1课时。七、教学纪实与评析:一、教师谈话导入,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学过的《“美极了”和“糟透了”》一文中,对作者的第1首诗,母亲给予了鼓励,而父亲却给予了批评。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对你做的同一件事,有的亲人鼓励而有的亲人则批评呢?那么,你认为鼓励好呢?还是批评好呢?(生:
3、有的学生说鼓励好,可以让我有信心做事情;有的学生说批评好,可以让我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对于鼓励与批评,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对于鼓励和批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今天我们就以“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为主题开一次辩论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感受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板书课题: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切入,利用简短的谈话引入话题,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交际氛围,从而乐于参与交际。]二、明确观点,分配角色。 1、大家先谈谈各自对鼓励与批评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整理出种种不
4、同的观点) 2、学生自主选择观点,并按所持观点坐成两个方阵。 (出示课件)甲方:鼓励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乙方:批评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3、教师选择几位对两种观点都赞同的同学代表坐在评论席上。 4、双方经过讨论各自确定本方的一辩、二辩、自由辩手。(注:课前教师适当调整,组织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辩论双方“势均力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由谈看法、自主选择辩论观点、自主确定辩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前的准备,是为了让更学生辩论时有话可说,有例可举,降低难度,让学生在下面的环节有效仿的表
5、现。]三、宣布规则,明确要求。 教师提问:辩论规则和要求有哪些?生:在辩论过程中,每个人发言要有明确的观点,有令人信服的事例;辩论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不能随意插话或私自议论,得到许可方可反驳;辩论时态度和语言要文明。板书:明观点、有事例、听发言、不插话、得许可、方反驳、态度好、语言美。[把辩论规则和要求设计成“三字经”的形式写在黑板上,清晰明了,简洁易懂,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辩论要求,形成良好的交际素养。]辩论会的程序是: ①甲乙双方的一辩和二辩做主要发言,进行辩论。 ②双方每一个成员都参与的自由辩论,限时4分钟。 ③甲乙双方做
6、最后总结陈词。 ④根据辨论情况,请评论席上的同学进行评价,分出辨论的胜负。四、创设情境,组织辩论 1、出示情境,情境中辩论。(二选其一) 事例1:一个学生拿着一张98分的数学考卷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看了卷子,发现扣掉的2分是把一道计算题的得数20.1写成了2.01。 (1)同学们,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爸爸妈妈应该鼓励这个孩子,还是批评这个孩子?说说你的观点。 (2)组内交流,集思广益。 (3)按照刚才自由辩论环节进行辩论。(鼓励方主张“信心决定成败”,所以应该鼓励,鼓励有助于他的成长;批评方主张“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应该批评,批评有助
7、于他的成长。)双方在辨论中,评论席上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依据辨论规则进行评判。 事例2:学校要举行校园体育节,某班组织参加二人三足,可学生没有道具帮腿。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提供?”大家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班长把身上的红领巾摘下来递给老师。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 (1)同学们此时会议论些什么?面对别人的议论,或许有批评,或许有鼓励,假如你是班长,你将怎样看待别人的批评与鼓励呢?(2)按着第1场辨论的自由辩论方式进行辨论。若有其他学生想要补充,可以在时发表意见。(3)教师总结,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情境可
8、以营造交际氛围,触动学生的情感。而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辩论热情,便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充分体现教书更要育人。] 过渡:大家激烈的辩论让老师从中感受到你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