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78558
大小:265.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23
《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的城市建设方针是“重点建设,稳步前进”50年代后期“集中”发展转向“分散”发展,开始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和发展小城镇”。50年代后期到1976年间(“文革”期间)城市人口反向流入乡村,大城市发展极为缓慢,小城市也没有发展起来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财政赤字,消费品短缺,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1978年以后,国民经济进行了几年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作为国家的城市发展总方针
2、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观点①小城市重点论②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③大城市重点论④中等城市重点论⑤大、中、小合理结构论小城镇重点论“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裂的条件”。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从社会制度的差异上寻找依据。大城市数目的急剧增加,规模不断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恶果有充分的国情基础。中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因此发展乡镇企业,复兴和发展小城镇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大城市重点论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城市
3、人口增长快,比总人口增长更快”。“控制大城市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人为办法大城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城市是主张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依据。大城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而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方面的种种优势。而且把按城市规模等级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推广,认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效益越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等城市重点论: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主张确立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网络结构大、中、小合理结构论:主张完善城市规模结构,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中国东部应以发展小城镇
4、为主,中部应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西部要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城市划分等级100万人以上的城市作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为中等城市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1,城市的人口规模,2,城市的地域规模,所以城市规模常专指城市人口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人口规模控制到用地规模管理,人口规模与城市用地规模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城市人口规模决定城市用地。首先是劳动力供给模式的变化。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198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的离土不离乡政策其次是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的变化。城市
5、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投入。在我国劳动力供给极其丰富的情况下,获得新的投资往往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用地影响因素:通过城市用地规模的调控,实现对城市规模的管理,目的在于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实现城市土地的有效使用,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朱铁臻认为:城市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规模在一定限度内,它的经济效益是递增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它的经济效益是递减的,发展是呈S型的。因此,不是城市规模越大、效益越好。总之,不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都不能自由膨胀。不能脱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
6、要素合理组合的要求。要适度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