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86630
大小:31.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8
《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政策,对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的争论焦点,即大城市重点论、小城镇重点论和中等城市重点论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行城市规模政策的不足之处,最后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合理城市规模政策的内涵核心,只有符合国情,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诱发和引导合理城市规模政策。关键词:城市规模;规模政策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的演变轨迹及其争论焦点(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制定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
2、意见》明确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方针,“大城市的规模一定要控制”,“中等城市要避免发展成大城市”。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城市规模发展的指导方针。1980年12月,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1990年4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模和发展方针进行修改。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城市发展方针
3、,也是至今仍在执行的城市发展方针。总体而言,从1978年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到1980年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再到1990年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我国的城市规模政策和发展方针经过了几次调整,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历程。(二)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的争论焦点改革开放后,关于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的讨论日益激烈,争论焦点在于大城市规模要不要控制,发展小城市(镇)是否我国城市化的唯一道路。针对这一争论焦点,根据各派的核心指导思想,大致可归结以下三个主要
4、的观点范畴:1、大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认为:积极发展大城市,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大城市是千百年来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精心营造的成果,包含了社会前进发展的根源性动力。大城市的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高于中小城市,实践证明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中国也不会例外。根据经济地理学的极化-涓滴效应,经济发展前期,大城市将起着带动、溢出和示范性作用;而在经济发展后期,二者将呈现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关系。而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大城市始终是以高姿态、高标准统领着双方的发展。2、小
5、城镇重点论。小城镇重点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唯一道路。这是由我国实际国情所规定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化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大问题。由于我国城市发展尚不健全,蕴藏巨大隐形成本,使得我国城市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量十分有限,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要走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和复兴小城镇,“就地城市化”的道路。另外,小城镇和大城市共同发展,承认小城镇发展的公平权利,维护广大农民生存与生活的发展需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和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总体利益与长远利益。3、中等城市重点论
6、。中等城市重点论认为:大城市和小城市更自均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应当确立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网络结构。中等城市重点论带有强烈的中性色彩,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他们指出,大城市规模的重点发展,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观点而言,最终会造成大城市病,同理,小城镇规模的重点发展,则会耗费现有经济资源,舍本逐末,难免会造成小城镇病。为了克服这发展的两个极端,发展中等城市无疑是一个中庸性选择。二、对我国城市规模政策争论焦点的分析(一)对大城市重点论的简要分析根据上述城市规模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单纯从数学统计范畴,我们似乎容易论证积极发展大城市规模这个
7、观点的正确性。然而,笔者认为,在我们运用经济模型与数理统计解析城市规模政策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该模型运用的边缘性和基于该模型建立起来的合理城市规模,即当运用该模型对大城市重点论进行分析,该理论的不足之一体现在它没有考虑到城市规模拥有随时间变化自我更新能力。城市规模的自我更新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而这种合力并非单纯依靠于人口和土地指标所能限定。当城市规模仅受人口或土地规模变量影响时,变动量依循曲线形态变化,但是当该城市规模受人口或土地规模之外的因素影响时,模型的曲线状态将随着城市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不断移动,曲线交点随即变更,合理规模
8、的存在和讨论应该考量时间尺度。因此,支持大城市重点论的经济模型数量体系需要加入时间推移的城市自我更新能力的考量,不存在对任何时期都适用的大城市重点论,也不存在一个对任何时期都适用的合理城市规模。另外,积极发展大城市并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