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ID:4127702

大小:267.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29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1页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2页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3页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4页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异丙酚药动学特征的具体表现:高脂溶性、高代谢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且可预期恢复迅速、清醒良好不良反应少异丙酚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异丙酚浓度测定:有放射性标记法(14C-propofol)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国内外多采用HPLC法异丙酚的药动学特征多使用房室模型理论来描述,统计矩理论使用较少异丙酚的药动学特性:符合3室开放模型在单次静脉注射和持续静脉输注(有或无负荷量给药)给药时存在差异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器官,肾脏作用很小单次静注给药的药动学:快速分布半衰期(t1/2α)很短,仅0.6~4.1min平均血-脑平衡半衰期为2.9min缓慢清除半衰期(t

2、1/2β)为9.3~69.3min清除半衰期(t1/2γ)为157.8~834min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影响明显持续静脉输注给药的药动学:由于不同学者给药剂量和维持时间上的差别,持续输注时的药动学差异很大,结果间比较存在困难给药方式影响异丙酚的药动学,原因:用药后的生理学改变:肝血流量减少药动学模型本身存在缺陷:房室理论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简单化采血时点的影响:早期采血较少,得出的关于药物最初分布过程的信息也少单次给药与持续输注的药动学比较:中央分布容积(V1)、浅外周室分布容积(V2)和清除率(Cl2)较大深外周室清除率(Cl3)下降全身清除率(Cl1)和深外周室分布容积(V3)保

3、持不变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half-time;CSHT)也称持续输注半降时间,等指每次停止输注药物后,中央室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随药物输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多房室模型时能很好地描述机体对药物的处置速度异丙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等6种常见静脉麻醉镇痛药的CSHT模拟曲线图影响异丙酚药动学的因素:年龄体重采血部位给药剂量和方法疾病和手术种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其它,等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央室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下降持续输注给药时用于维持相同的血药浓度所需的输注速率:儿童>成人>老年人临床麻醉诱导所需剂量:儿童>成人>老年人较长时间的药物

4、输注后,老年人的CSHT明显延长体重的作用:体重影响除V3外的所有药动学参数值同时考虑年龄的影响则参数拟合更好体重正常化后儿童的V1值增大,成人超过60岁后,CL1呈直线显著下降,V1也轻微减小肥胖者所需的异丙酚绝对剂量高于平均体重者,但在体重正常化后所需剂量要低不同人群用于维持异丙酚血药浓度1g/ml时所需的输注速率异丙酚不同输注时间后血药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CSHT)5类不同人群的药动学参数值(Schuttler)儿童青壮年老年人5y,20kg30y,50kg30y,70kg30y,110kg80y,65kgCl1(ml·min-1·kg-1)282221188Cl

5、2(ml·min-1·kg-1)5237322733Cl3(ml·min-1·kg-1)2315131114V1(l/kg)0.380.150.130.120.09V2(l/kg)1.00.70.60.50.6V3(l/kg)13.35.33.82.44.1Vdss(l/kg)14.76.24.63.14.8T1/2α(min)2.391.301.331.371.12T1/2β(min)29.727.427.026.534.6T1/2γ(min)760413335259664采血部位和方法:一般认为,由静脉血样本得出的V1值大于动脉血样本Schuttler等则认为除静脉血的CL

6、2值偏低外,其余参数相差不明显采血时点数越多,拟合误差就越小给药剂量和方法:单次静注和持续输注给药影响异丙酚的药动学单次负荷量给药时,太大或太小的剂量都可能影响参数值,尤其是大剂量时引起较高的血药浓度,降低了心排血量和肝血流量,从而降低清除率不同输注速率给药时,血药浓度水平与输注速率成比例增长,不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疾病和手术种类:单纯的肝硬化不影响药动学肾脏功能不全也不引起药动学的明显改变各种胸腹腔内手术改变了心排血量和肝血流量,可能对清除率产生影响手术中大量的血液丢失以及随后的血液置换都会影响到血浆异丙酚浓度心脏手术病人由于体外循环的缘故,使V1和CL1增大肝脏移植手术无肝期阶

7、段,血浆异丙酚浓度显著高于无肝前期,与施行肝外手术相比,无肝期小剂量异丙酚(0.5mg/kg)静注后60分钟内的血药浓度明显增高,但尿中不能检测到异丙酚原形,表明此类病人无肝期异丙酚药动学发生改变并且以肝外代谢途径为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咪达唑仑不影响血浆异丙酚浓度合用芬太尼也不影响异丙酚的药动学;而在合用阿芬太尼的情况下,异丙酚的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单独输注时氟烷减少异丙酚的中央室分布容积,缩短清除半衰期,清除率保持不变;而异氟醚等其它含氟吸入麻醉药的作用不清楚其它因素:药动学参数值在性别间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