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36163
大小:29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0
《卜算子_黄州定慧院寓居__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2、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作背景:苏轼曾在神宗【赵顼(xù)】元丰二年(1079)突遭逮捕,险遭杀头,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词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五年(1082)期间。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虽在官场失意,但在文学方面大放异彩。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定风波》、《洞仙歌》等均写于此期间。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3、,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解释: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
4、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凉的寒秋夜景。“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景色描写,其实是人物内心孤独落寞的反映。寥寥几笔,人物内心的情感以隐约可见。“时见”两句,将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推向前台。在此,幽人与孤鸿两相映衬,其类虽异,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这是一种互喻叠映的关系,使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身不肯栖的一
5、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的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亡,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虽然出狱,而惊惧犹在;异乡漂泊,其志难图,只令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动作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立场,顾新旧两党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不愿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正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了曹操此意,但境界不同,苏轼词
6、中的孤鸿,虽有乌鸦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落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壮志,是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即在苦难与挫折中依旧坚持自己的操守。总评:这首词是作者夜晚步月时遇见孤鸿,心有所感,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抓住“孤鸿”这一特定的审美意象来状物抒情,语言清奇,意境幽缈,语义双关,托物寓怀之作。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现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及其高洁自许、不肯随波逐流浮沉的心情,也反映出词人政治失意后的孤独寂寥之感,在咏物中有很深的寄托。全词明写孤鸿,暗喻自己,鸿人合一,不即不离。确实当得黄山谷的至评:“语意高妙
7、,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之词?”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