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

ID:4121629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9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案1 (新版)济南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材简析】1.位置及作用“生物圈与栖息地”一节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对生物的影响。在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通过本节到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使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举例说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②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生物栖息地类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2、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3.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及生物栖息地的特征。4.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解决思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然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突破本课的难点。5.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多种生物栖息地的图片(河流,山川,草原,荒漠,沼泽,等)或制作成挂图。有关太空图片资料图。学生:了解地球、生物圈的知识,收集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资料。【教学过程】1

3、、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类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设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哪儿呢?从而引出课题:生物圈与栖息地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无论是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底,还是万米的高空,都有生物生存。为什么说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2、自主学习(1)生物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设问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把生物生存的这个范围叫做生物圈,怎样给生物圈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呢?学生认

4、真读图1.1-3(生物圈示意图),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明确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为什么生物圈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发言,然后总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2)栖息地请学生观看太空中的地球图片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走进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激

5、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种栖息地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1)什么叫栖息地?(2)生物与栖息地有何关系?(3)孔雀与野大豆的栖息地有何?根据以上问题,学生观察教科书第7页图1.1-4和图1.1-5,阅读、分析孔雀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点和主要生物种类,了解栖息地与生物分布的关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生物栖息地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总结出孔雀栖息地和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1)孔雀栖息地的特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2)野大豆栖息地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适中,营

6、养供给充足。3、合作学习观察图1.1-6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教科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1)图1.1-6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2)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由组长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4、全班交流1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小组的集体思想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5、总结归纳通过学习交流、启发探索,从而总结出具体到栖息地,广泛到生物圈、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1)生物圈的范围: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

7、石圈的下层。(2)栖息地的破坏、丧失直接威胁生物的生存。而全球人口的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是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的应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了探究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以问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索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知识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