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75881
大小:476.06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18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教学与赏评戴新安以史为鉴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退出学习目的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体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召公:召穆公,名虎,时为周厉王卿士《国语》简介《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最后经列国史官改编、润色而成。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周厉王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王,在位37年。在位期间,横征暴敛。背景简介在厉王统治时
2、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对内封山占水,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译文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无法忍受君王的政令。”厉王发怒,找到卫国的巫师,派其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
3、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国家,统治民众的人,要引导他们讲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官吏进献诗,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警句、格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各类工匠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亲戚弥补帝王过失,监察帝王行为,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
5、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来辅助你的人(君王)还能有几个呢?"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晋地,今山霍县)去
6、了。内容述评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写周厉王弭谤的方法,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第二段,写召公谏弭谤,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防民之口”,恳切有力。第三段,写弭谤的结果,“流王于彘”,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艺术特色1、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文章句句相衔,逻辑严密。如第一段:“厉王虐,国人谤王。”“虐”是“谤”的原因,“谤”是“虐”的结果。下文的“民不堪命矣”,也源于“虐”和“谤”。而王的“怒、监、杀”是听了召公劝告后的反应,由怒而监,由监而杀,具有内在联系。“莫敢言,道路以目”又是“怒、监、杀”的结果。全文不过二百余字,却具有“反、正、反”的
7、两次转折。多用短句,每句大多三五字,最多也不过九句,句句掷地有声,读来有一种紧迫感,增加了课文的气势,也使课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2、比喻生动形象。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为川”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寓说理于比喻之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把“民之有口”比喻为“土之有山川也”,从积极的方面指出,应当正确认识民“谤”,才能做到“行善而备败”。3、详略得当。文章写召公的两次进谏,但详略不一。前一次进谏,只用“民不堪命矣”五个字,惜墨如金,是略写;后一次进谏,运用比喻、排
8、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如江河直下,洋洋洒洒,是详写。对谏辞详写,对劝谏的原因和结果则略写。详者不嫌其繁,略者不显其简,恰到好处。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