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

ID:41170034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8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_第1页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_第2页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_第3页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_第4页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文观止《杂说四(马说)》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马说》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原文】杂说四(马说)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多音字,做计

2、量单位时读dàn)。  食(sì通“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通“饲”)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u)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辱:这里指

3、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祇:同“只”,只是。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一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5食:同“饲”,喂养。  6故:因此。  7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所以。虽:即使。  8于:在。  9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10槽枥:马厩。  11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以:凭借称:著称。  12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

4、置的标志。  13一食:吃一顿。食,吃。  14或:有时,或许。  15能:可以。  16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7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8石(shi),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9其:指千里马,代词。  20是:这样,指示代词。  21才:才能。  22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同等待遇。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27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8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9

5、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30之:代词,指千里马。  3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32道:正确的方法。  33食之:食,通“饲”,喂养。  34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5材:通“才”才能。  36鸣:马叫。  37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8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9临:面对  40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1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  42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确实。 

6、 43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4知:懂得,了解。  45美:美德。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被发现。可是千里马虽然世代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因此虽然有不少好马,却只能在马夫手中受糟塌,最后接连不断地死在马厩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马著名。  那些千里马,一顿往往要吃尽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象对凡马一般地饲养它。于是,那些好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们的骨力特长因此不能表现出来,这样,即使想与凡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还能叫它日行千里呢?  (现在那

7、些养马的人,自己不知道手中有千里马),因此驾驭时不能顺其本性;喂养时又不能给料充足,使它充分发挥才能;马虽然哀鸣,人却一点不懂得它的意思。还拿着马鞭,煞有介事地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这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确实不识千里马呢!(赵昌平)【题解】  本文原题四则,这是第四则。所谓杂说,是一种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近似于现代的杂感、随笔。它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偶感于心,发而为文,发抒一点不必是系统的看法,因此称为“杂说”。  “杂说”虽以“杂”名,却又要求“杂”而“不杂”,“杂”中见“清”,取材尽可即兴,笔致不妨

8、跳脱;但立意要高,开掘要深,脉理要清,笔墨要洁,这样才能寓深意于形象,藏锋颖于曲屈。韩愈的杂说篇幅虽短小,却“遒古而波折自曲,简峻而规模自宏,最有法度,而转换变化处更多”(清张裕钊语),其墨气精光,溢射于尺幅之外,仍有他气盛言顺、力大思雄的一贯特点,所以历来被奉为典范。本文由伯乐相马的故事生想,通篇比喻,在顺接逆转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