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

ID:41139665

大小:29.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_第1页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_第2页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画家挥毫作画,有时用点,有时渲染。两法交互使用,画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图。点与染,这种绘画技巧,被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这位清代文学批评家告诉我们,“点”就是“点明”。“染”就是用景物来烘托。根据这种解释,《雨霖铃》中还有一处“点染”。那就是“念去

2、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先点明“去去”,这次分别是去了又去,远而又远,然而这“去去”的具体情状又怎样呢?紧接着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种景物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山高水长和离情的深沉凝重。  点染也有用在诗中的。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里“归思”是点。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来染。岑参的《碛中作》:“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先点明无处投宿,再用“平沙万里”来渲染,这样,诗的意境全出来了。  点染还有用在曲中的。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

3、·秋思》,先写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在刻意渲染旅途黄昏萧条、寂寞、悲凉的气氛下。结句为“断肠人在天涯。”这是点睛之笔。凸现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日暮途穷、离愁肠断的心境。  综上所述,点染手法包含“点”与“染”,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点”,指的是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它在适当的地方(或开头。或结尾)点明诗的旨意。“染”,是用意象来烘托渲染,最好伴用各种修辞手段。这样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感情。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  了解点染手法,有助于提高欣赏古典诗词的能

4、力,还可以运用到诗词的创作中去。新订高中《语文》第六册中《宋词二首》的《自读提示》谈到柳永时,说他“善于捕捉物侯的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对于其中“点染”二字,多被视为一般动词。其实,它是一种修辞方式。 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前者如南宋陆游《剑南诗草·掩门》云:“点染聊成字,呻吟近似诗。”后者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载:“武烈太子(萧子芳)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尔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继而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

5、之”(《词学集成》引江顺诒语)。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谈到:“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月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

6、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 以下,笔者权就新订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对“点染”手法的运用形式,即运用点染时在“点”与“染”的先后顺序与频率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作一刍议。为了议论方便,姑且以“A”代“点”,以“B”代“染”。 一、AB式,即点而后染。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詈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前二句先点明“秋风卷茅”,后二句则以飞、渡、洒、挂詈、飘转等动词具体写出怒

7、号着的秋风卷着茅草飞去及洒落的情景。又如苏轼《念奴娇》下阕前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穑橹灰飞烟灭。”前三句先点明周瑜“雄姿英发”,后二句则具体地写出周瑜是如何雄姿英发:头戴纶巾,手摇羽扇,是那样从容闲雅,居然就在那谈笑之间一举将强大的曹操水军歼灭。 二、BA式,即染而后点。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自然段:先具体地描写雨夜沾湿的苦状:“(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而后点明自己在雨夜沾湿的痛苦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

8、,长夜沾湿何由彻!”又如柳永《雨霖铃》启首三句便以景物来造成送别的氛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长亭,清秋傍晚,雨后蝉声,这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氛围!接着诗人便点明被送别者的心绪:“都门帐饮无绪”。在这么一派凄清冷落的气氛中,谁还有心向酒? 三、ABA式,即点而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