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646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苏教版必修四72页习题三提到: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点就是点名明情感;染就是景物渲染、烘托这种情感,他指出,《雨霖铃》成功地运用了点染的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技法,用笔将主要线条和轮廓勾勒出来叫点,用笔点缀景物,将背景着色晕染叫染,画家泼墨挥毫,时点时染,交互使用,相得益彰,创作出意境优美的画面。而古典诗词和国画有相通之处,后来的词人将国画点染的技法不自觉运用到词的创作中来,就有了刘熙载用点染评点词的创作。刘熙载认为点即点明情感,染即景物渲染、烘托,强调点染结合,有点有染,营造情景交融的意
2、境。 习题三中举例:词中“念去去”点出了别时绵长愁绪,“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想象之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写想象别后路途遥远的相思,前程不可预测的愁苦,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念”字写出了别时念念不舍,思来想去的心绪,“去去”二字点出了想象此番行程山调调,水迢迢,行了一程又一程,两人将相隔千山万水的愁绪。这是点,点出了愁肠百结、愁思剪不断的伤感。“千里烟波”写出了广阔的江面烟波浩渺,云雾弥漫的情状,借指路途遥远,相隔万里,而云雾迷蒙,思念难以传达,浩渺江面的烟云像难以排遣的愁云。“暮
3、霭沉沉”写出了江面雾气迷蒙,天色阴沉,乌云压顶,借指别时的心情压抑低沉,迷惘而沉重。“楚天阔”3描写了别后辽阔天际,借指内心空空荡荡,孤独寂寥,又借天地广阔无止境和个人漂泊辗转对比,表达了人生孤独渺小。这三种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浩渺、迷茫的图景,把心中迷惘失落、怅然若失和弥漫天地、绵延渺远时空的离愁渲染得淋漓尽致,以景染情,把抽象情感化为形象描述,化景语为情语。 再看前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一点一染。凄切指蝉鸣,也指内心凄凉,阵阵凉意点出了哀婉愁苦之情。黄昏黯淡迷茫,秋蝉鸣哀,骤雨初歇,清寒冷寂,写
4、出了别时之景的悲凉,以景染情,渲染分别的凄切,烘托出离愁别绪,这是染。 再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点明了感伤之情,再以景物烘托渲染,有点有染。先说自古多愁善感之人总是在别时格外伤感,再说自己别离之际,正值萧瑟凄凉深秋,这种愁苦比历史上的文人愁绪更深了一层。“更那堪”指更难忍受,心有悲戚,将“伤离别”之情往前再推了一步,“冷落清秋节”是对清寒秋季景物的刻画,冷冷清清的环境似在诉说主人公的冷落凄苦,此句从环境、季节、景物来渲染清寒氛围,渲染的笔墨微妙点出了和情感的关系。 下句的景物点染更具体,更
5、形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把点染的技法诠释得淋漓尽致。先写借酒浇愁,愁情浓烈,想一醉方休,忘记眼前痛苦,摆脱恼人愁绪,这时想象舟行江上,一夜醒来离愁越远越浓,点出了不见恋人的失落感伤、寂寞愁闷更深。再写醒来所见,江边杨柳衰残,破晓清寒,冷风萧瑟,又见一弯残月挂天际。杨柳、晓风、残月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景物,柳是留的谐音,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3开始,柳就表达离别的忧伤;破晓清寒借指心里的孤寒,满月寓意归期团圆,而让美好愿景落空的却是一弯残月。这三个意象展现了一幅清秋拂晓时分寂静清
6、幽、萧瑟凄凉的风景画,由景生情,虚实相生,亦真亦幻,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发人联想,韵味无穷。这三句一点一染,以景衬情,具有情感的一致性和意境的浑然性,状难写之景,抒难达之情,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成就了千古名句。 点即点明抽象感情,染即形象的景物描写。点指出了情感、观点,使文思清晰,感情突出。染是使用思想鲜明的景物渲染烘托,需要不留痕迹地融入情感,敏锐的直觉和高超的写作技巧,难度大。点染的关键在于染,以达到情境融合。 点染手法包含“点”与“染”,是辩证统一的两方面。“点”,指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点明文旨;“染”
7、指意象渲染,铺陈景物,景中含情。点笔多议论、抒情,是总起之笔。染笔紧承点笔,运用修辞,调动感官,多层次多角度地景物渲染,是服务点笔的艺术之妙。点染结合,或虚实相生,有声有色,有味有感,妙趣横生;或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层层挥洒,读来清新自然;或深化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含蓄微妙,不着痕迹;或淡点浓染,情景交融,从而达到情境契合之妙境。 黄良才,教师,现居浙江长兴。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