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32262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7
《课程纲要二美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巩义市芝田镇中心小学课程名称: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设计教师:白清洁 课时安排:2月—6月共19周手工:10课时绘画:25课时总计:35课时一、课程目标1、接触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观察,触摸、倾听、表述、创造,了解最基本的美术知识,获取初步的审美体验,形成基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了
2、解基本的造型要素、色彩的基本知识、构图知识2、寓教于乐,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做做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获取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4、通过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教育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创造出美术作品、美化环境、丰富生活。二、课程内容 题目课时第一课巧妙的组合2第二课加一加变一变2第三课猴子上树2第四课彩点点3第五课三个
3、好伙伴3第六课海底世界3第七课小泥人3第八课蹦蹦跳跳2第九课快乐的舞蹈3第十课望远神镜2第十一课看大夫3第十二课我爱我家3第十三课堆沙2第十四课花儿遍地开2 三、课程实施 第一步:在互动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美术课的教学最忌平铺直叙,因此在课的开头,教师可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主动进入学习角色。比如用电教媒体、音乐、舞蹈、游戏、故事等手段的引进使课堂教学增强了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审美性和趣味性,开拓了美术课堂教学
4、改革的前景。事实证明: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贴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索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第二步:在互动中探求新知,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识。美术课是造型互动,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都要经过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感觉器官,视、听、闻、触、摸,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小讨论、小竞赛、小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参与,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相互启迪、开拓视野,形成有利的创作环境,
5、让学生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或制作。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自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第三步:在初次创作中体现个性 初次尝试做或者画不一定是完成一节美术课的总体目标,可能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设计一个环节而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其目的在于通过初次创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或者是解决目标下的一个环节,初次创作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尽可能多的去设思,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第四步:在互动
6、中展示交流并引导探索采用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刚刚完成的作品发言,通过提问、小展评、板书总结、示范操作,对一度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化获得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提示、游戏、设疑的方式引出下面将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演示、讲解等等方法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继而完善总目标下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为再次创作打好理论基础。第五步:从再次创作中获得新的发展 小学美术每堂课仅40分钟的时间,其中至少有20分钟是学生作业时间,依据我所设计的这个模式,前面提到的一度创作应该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二度创作是一
7、个知识反馈,学生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 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的环节。我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根据目标要求,想方设法地把整堂课设计的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融为一体。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启发学生再创造。千万不要控制思维,尽量不要否认,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想象。既要照顾到差生的基础,又要发挥有效高素质与特长的尖子生。使大多数同学从中受到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可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由体验创造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第六步:在相
8、互的评价中促使审美提高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评价也是要讲究艺术的,如果随便拿取学生的作业作为取笑材料,或者作为迁怒对象,这样做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陷入自卑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因为儿童不受时空的束缚,没有技法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顾客观清理的限制,有时寥寥数笔、貌不惊人,评价时,教师不要总让学生在“形”上做“文章”,评价“象不象”,“美不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