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

ID:41128407

大小:280.9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17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_第1页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_第2页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_第3页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_第4页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文学之诗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文学之诗经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第一节《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收入了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原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产生的地域在今黄河、渭水两岸及江汉之北。《诗经》在先秦称为《诗》

2、,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诗经》的来源与结集“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诗经》这部书,我们认为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献诗说至于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国语·周语

3、》:“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襄公十四年《左传》师旷语略同。)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删诗说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史记·孔子世家》)《诗经》的结集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

4、,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季札观乐。齐鲁韩毛四家《诗》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亦即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

5、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的分类——风、雅、颂风、雅、颂的划分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6、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160《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小雅74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

7、—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大雅31颂周颂31《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商颂5鲁颂4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的内容分类一、劳动生产的诗歌二、战争徭役的诗歌三、婚姻恋爱的诗歌四、周族历史的诗歌五、祭祀、颂赞、宴飨诗歌六、揭露丑恶残暴的诗歌七、怨刺时政的诗歌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多样的修辞手法;◆四言为主,节奏明快。◆赋、

8、比、兴手法★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注: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