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

ID:41118221

大小:232.5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16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_第1页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_第2页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_第3页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_第4页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交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十讲五、中国人到海外(一)玄奘访印讲学姓陈名袆(596-664)河南缑氏(偃师)人600、602627年8月,冒着偷渡的危险,西出玉门关,开始向印度那烂陀寺的万里长征。进一步探究瑜伽系统的经典,了解佛学底蕴(《瑜伽师地论》)通常言及佛典时,是以经律论三藏称之1、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2、律藏,指佛门戒律。3、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取道伊吾、高昌,出葱岭后沿热海(伊塞克湖)远至飒秣建(撒马尔罕)、货利习弥伽(基华),南出铁门,渡过阿姆河经梵衍那(巴米扬)、迦毕试(喀布尔),进入五河流域的犍陀罗(白沙

2、瓦),经羯若鞠阇国曲女城(卡瑙季),在跋达逻毗诃罗寺研习佛学三个月,开始了他对佛教中心中印度三十多国的巡礼。中印交通道路北道: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出葱岭,经撒马尔罕南越铁门入吐火罗,顺喀布尔河进入北印度中道:由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出葱岭,经昆都士南入北印度,此道还有克什米尔一线作为支线东道:长安经青海入吐蕃、尼泊尔到中印度,通称中印藏道。(介于中印缅道和雪山道之间,在唐初一度成为中印交通的主要通道。)古代的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称作五印度,政治上又分为许多小国。公元前5世纪前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是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一带)玄奘在中印度先后巡访了佛教六大圣地:(1)

3、室罗伐悉底国(舍卫国,今印度联合省巴尔拉姆普北,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给孤独园,是释迦常住的地方,有胜军王大臣善施为释迦所建精舍(衹洹精舍)。衹洹精舍竹林精舍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陈寅恪(2)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今尼泊尔境内塔雷(Talai),释迦诞生地。遗址有释迦父亲净饭王故宫,附近拉普蒂河上游塔林华村北二里是释迦诞生处。有精舍供奉释迦诞生像。(3)拘尸那揭罗国(Kusinagara),在今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卡西亚,释迦涅槃处。当时已是一座荒城,城西北三、四里有释迦涅槃的娑罗林,有娑罗树八株,附近精舍有释迦北首而卧的涅槃塑像。(4)婆罗痆niè斯国

4、(Varanasi),在贝拿勒斯北萨尔那特地方,有鹿野苑,是释迦初转法轮的地方。有佛寺30多所,小乘僧侣1500人,佛法兴盛。(5)摩揭陀国,释迦成道处。他先到了首都华氏城(今巴特那),然后南渡恒河,来到比哈尔省伽耶城看释迦成道的菩提树,金刚座已经荡然无存,菩提树仍枝繁叶茂。(6)玄奘在菩提树巡礼10天,被那烂陀寺僧慕名迎去。从此在那烂陀寺研习佛学。不久便去王舍城(Rajgrha),今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到王舍城东北礼拜释迦说教五十年的赛拉山(Sailagiri)。山峰突起,上栖鹫鸟,因名灵鹫峰。那烂陀寺印度的最高学府,建寺已七百多年,方丈戒贤法师,精通瑜伽、唯识、因明、声明等学理,是印度佛

5、学权威。短暂游历师从戒贤学习《瑜迦论》(《瑜迦师地论》)、历时15个月。遍览一切佛教经典,兼通婆罗门教经典和梵书。在那烂陀寺住了五年之后,玄奘又开始周游五印度的计划。西南海岛有西女国跟随和戒贤齐名的高僧胜军学习641年重新回那烂陀寺,戒贤使其主持那烂陀寺的讲座,给全寺僧众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决择论》。玄奘用印度话开讲经义,言论精辟,逻辑明晰,听者踊跃,名扬全印。著《会宗论》三千颂,融瑜迦、中观两派于一体,旁征博引,立论新颖而深刻。和婆罗门“顺世外道”辩论针对小乘教般若毱多所作《破大乘论》七百颂,写成《制恶见论》,受到中印度国戒日王(尸罗逸多,606-647)的重视玄奘向戒日王介绍了中国的

6、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别提到唐乐大典《秦王破阵乐》,称颂唐太宗的帝风,宣扬了华夏文明的精神。642年12月,戒日王为宣扬大乘佛教,特为玄奘在曲女城召开第六次无遮大会,参加者有印度18国的国王和佛教大小僧侣三千多人,婆罗门和其他宗教教徒两千多人,玄奘作主讲人,所著《制恶见论》无人敢予驳难,大会持续了18天,玄奘获胜,受到僧众拥戴。643年春天,玄奘载誉归国。645年正月24日到达长安。归国后一面创教,一面译经。(1)创立法相宗,又称唯识宗,该宗所奉经典是玄奘依据天竺十大论师的著作融会贯通而成的《成唯识论》,宣扬“万法唯识”、“心外无法”,在长安、洛阳风行三四十年。(2)带回了520夹657部印度佛

7、典和因明论、声论加以整理。征选各地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佛经译场。校勘梵本的基础上,以直译为主配合意译,开始了长达19年之久的译经工作。译出佛经75部,共计1335卷,1300多万言。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文译文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哲学、文学及科学的重要文献。(3)玄奘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已失传的《大乘起信论》还译成梵本,送往印度。(4)646年7月,根据李世民的旨意,玄奘完成了他在中亚、印度的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