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ID:41076377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5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二、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三、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五、教学媒体:投影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

2、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1.导入激情: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9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3.检查自学:1)读生字,正音。

3、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读后提问。)4.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5.汇报交流情况:被捕前:(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被捕时:(示句)父亲

4、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被捕后:(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5.总结全文。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6.课外延伸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第二课时

5、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7、课外延伸交

6、流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8、总结全文。附板书:10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被捕后: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