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ID:40855768

大小:15.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桂平市江口镇万江小学龙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1~7自然段)  被捕经过:(8~18自然段)  在法庭上:

2、(19~29自然段)  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  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

3、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

4、,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

5、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四)学习第二段。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

6、、“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4.“阎振三”在这

7、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  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  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  (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  7.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

8、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