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12459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一、揭题二、揭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了解借物喻人的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宋庆龄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
2、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三、感悟樟树的“形象”1.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樟树的,快速浏览,找到自然段。2.下面我们一起看第四自然段,樟树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蓬蓬勃勃)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学生圈画出有关词句。读后组织交流)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读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能跟大家描述描述?随机圈点“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3、(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指名读你听出了什么?随机圈点“稠密”“绿得发亮”(体会到樟树长得很茂密,叶子很多。)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稠密。体会到樟树的叶子很绿。)从哪里体会到的?(绿得发亮)那就请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一定可以读好它。现在大家知道蓬蓬勃勃的樟树是什么样的了吗?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什么叫做“蓬蓬勃勃”。这呀,其实就是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那么同学们,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从哪里看出?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你能体会到这
4、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樟树)一齐读这句话,读出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说话训练:无论是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谁能把这个词读好呢?指名读——“蓬蓬勃勃”。2.学到这里,你知道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了吗?作者就是从樟树的枝干写到叶子,写到它的生长环境,一步步地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3.让我们再次感
5、受一下这两棵生命力顽强的樟树吧!齐读第4自然段。4.过渡:樟树的形象已浮现在我们眼前,现在咱们就走进第5自然段,读一读,把樟树和别的树木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三、品味樟树的“精神”1.(出示,学生朗读思考后明白写了樟树的香气。)这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还在哪里?樟树的香气是本身的。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一个“本身”突出了与生俱来的品质,不是靠外力,而是来自自身的。(读句子)2.那句说出了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
6、类就怕它一天。”幻灯片:一年、十年、这是樟树最可贵的地方。来,一起读。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保持不变;但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当它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这香气仍然不变。3、体会关联词的妙用关联词可以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读好关联词,更能3.(出示“而樟树却不招虫……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再读)多么好的樟树啊,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出示“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
7、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把别的树根樟树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樟树比石榴树可贵。)4.下面,我们一起对比着来读这一段。女同学读“别的树木”这部分,请男同学读“而樟树却不招虫”这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怎样的樟树?幻灯片。这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难怪周总理让宋庆龄搬家,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片5.小结。樟树蓬蓬勃勃,充满了生命力,它与生俱来的香气永久保持。可是天下的樟树何其多,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树与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6.思考:阅读宋的资料,感悟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同之处
8、:故事中的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和樟树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说说感受。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到宋庆龄故居来瞻仰,都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那两棵樟树下留影了吗?(学生回答)像这样表面上写一个事物的,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在人们的眼中这两棵樟树就像是——宋庆龄。透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