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

ID:40953999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问:无疑似水流,有疑生活力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为心中有疑惑,就会想法去解疑,能力、水平就在这想、解中得到提高。这个道理做老师的都知道。所以在平常,课堂提问成为了众多老师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式,似乎只要老师一问,学生就会充分地想起来,就会有“小进”、“大进”。但纵观很多节公开课或评优课,我发现,老师的许多课堂提问都没能唤醒学生想的积极性,没能激发起学生去探究发现的热情,当然也没产生“小进”“大进”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提的问题并不等于疑,或者说,许多提问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小疑”、“大疑”。不能成为疑的提问——随水流去无痕迹不能成为

2、疑的提问一:过碎过浅,不成疑疑有小有大,但不管大小如何,每一个都自成一体,构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知识、情感体系,也不管学生解的是小疑还是大疑,都会对这一个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深刻的认识。而那种过碎过浅的提问,却像一把把手术刀,把本来完美的内容和情感肢解得支离破碎,“零落成泥”。先看一个教学片段:《说勤奋》师:(学生花两、三分钟自读以后)童弟周读中学时怎样?(老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生:童弟周读中学时成绩很差。师:那他怎么做的?生:他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师:你从哪儿看出他毫不气馁,奋起直追?(老师急起直问,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势头)(学

3、生接下来找了一些表现童弟周勤奋读书的词句来读了读)师:最后童弟周取得了什么成绩?(学生又找到了一些句子来读了读)整个教学片段中,过浅的、繁琐的问答牵制着学生,学生所获得的也只可能是一些有关课文语言和内容的,一鳞半爪似的认识,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来看,这些“只言片语”对知识体系的重构、重组、提升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极力回避这种提问。不能成为疑的提问二:无趣无味,不成疑“疑”无一不是因为她的趣味盎然、她的神秘魅力,才诱发人去主动探求,去揭开她的庐山真面目!如果我们老师提的问题过于成人化、模式化,缺乏新意、趣味性,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4、知欲呢?比如,还是《说勤奋》里的一个教学片段:师:(学习司马光勤奋读书、著书的事例)司马光砸缸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他很聪明。5生2:说明他很机灵。生3:说明他很勤奋。(生1、生2的回答还可以,但师对生3的回答却不置可否,令人糊涂)师:长大取得了什么成绩?生读:他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从“终于”看出什么?生:看出司马光写出《资治通鉴》很不容易。师:司马光成功了,他靠什么成功的?生:勤奋。师:从哪儿看出来?……多么理性、枯燥的阅读!多么索然无味的一问一答!你能奢望我们的学生能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你能奢谈我们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实

5、践,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呜呼!哀哉!不能成为疑的提问三:一厢情愿,不成疑疑,是一种弥漫在自己心中的疑团,惟解之而后快。她是从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因此,对同一篇课文,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老师从自我出发,一厢情愿地设计几个问题,想借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也许学生会和你产生共鸣,但更可能会对你的疑问无动于衷,爱理不理,令你失望。比如《石榴》一课,第二小节描绘了石榴树抽枝、长叶、开花的旺盛景象,我在引导学生读这一节时,一开始就把个人的感受说出来:“春天、夏天时的石榴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你也感受到了吗?”然后

6、让学生去找能体现石榴树旺盛生命力的词语——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石榴树的活力?(学生平静地低下头,同样平静地读、划)生1:从“抽出”、“郁郁葱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这些词可以感受到。师:谁还要补充吗?生2:还有“挂满”。师:难道从“火红”你们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吗?(学生勉强地齐声说:“是的。”)师:你们能把活力读出来吗?(学生齐答:“能。”。然后指名学生来朗读。但是,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学生、刚才说大话了,一个个读得底气不足,活力不够)师:怎么读得没有活力么,要这样读——(我只好范读了一遍)师:听到了吗,要这样读才能读出石榴树的活力,谁再来

7、朗读。(可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能到位)师:看来,你们要加强朗读训练。(就这样,不了了之,一种失败的感觉涌上心头,开始时活力的感觉已荡然无存了)5反思一下,这个教学环节为什么会失败?其实一开始就做错了,你把自己的一厢情愿的感受说出来目的是明显的,想让学生也和你产生同样的体会,但可能吗?不可能。人与人的阅历、水平参差不齐,决定了每个人体会的程度、角度都会存在差异。此外,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声音、腔调来朗读,更是强人所难,因为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彼此表达情感方式的不同。所以,让我们都设计一些“两情相悦”的疑问,课堂会少许多的生涩与尴尬!综上所述,过碎过浅的、

8、无趣无味的、一厢情愿的提问,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疑”、“大疑”,当然也不能真正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更无从谈起学生获得了什么、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