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

ID:40918379

大小:1.1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_第1页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_第2页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_第3页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_第4页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论月刊2015.02基于“创造”视角的中国新哲学建设研究□杨孝青,刘仲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安徽合肥230026)[摘要]“创造”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很早,但几千年来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而淹没在众多普通词汇之中。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大潮影响下,“创造”思想从西方输入中国,受到不少学者的高度重视。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始,熊十力、张岱年等哲学家将《易经》“生生”学说与“创造”思想相接榫,构建了蕴含“创造”思想的新哲学体系,激活了中国哲学的创造活力。笔者认为,中国新哲学建设需要确立以“创

2、造”为核心的“创学”,并将其转化为大众的自觉实践。[关键词]创造;中国新哲学;建设[DOI编码]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2.008[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5)02-0042-04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物质学界通常将创造一词看作是由“创”和“造”两个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发展,但与物质文明发展相比,构成的。汉字“创”有两种读音,一读chuāng,另一读精神文明发展明显滞后,使人类面临日益严重

3、的“生态chuàng。“创”的最主要含义有两个:(1)创伤。《荀子·礼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知识危机和道德规范危论》:“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2)始造。《周礼·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考工记·总目》:“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之,世谓之工”。本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文所用“创”指“始造”义。由“创”演化的众多词汇中,以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创造”一词最为引人注目。“创造”最早见于陈寿《三国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

4、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志·魏志》:“诸葛诞创造凶乱”。意为“制造、引发(某种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局面)”。古代“创造”一词主要分为下几层意思:第一,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创作;第二,创建;第三,制造,第四,发明,制造前所未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有事物。“古代‘创造’一词的含义和演化,已接近现代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意义。当然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无法和现代‘创造’一词[1]存的智慧和力量”。这就需

5、要我们在文化上加强传统的地位和角色同日而语。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创’和与现代的接榫、中国与西方的会通以及科技与人文的‘创造’都属于使用频率很低的非常用词,并没有引起融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哲古人的特别注意,在中华传统哲学与文化范畴术语中,学。为此,笔者试图从“创造”的视角来审视二十世纪以也没有它们的位置。在《论语》一书中,‘创’字仅出现一[2]来中国新哲学发展的脉络,探寻中国新哲学的未来发次,而‘仁’出现了109次。”展的方向。在西方神学中,上帝是宇宙的终极实在和创造之源。《

6、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说到:“起初上帝创造天11“创造”观念的演绎[3]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被称为“创造者”(creator),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点课题(2013SZXM122);安徽省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3SQRW143ZD)。作者简介:杨孝青(1976-),男,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博士生,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刘仲林(1948-),男,河北乐亭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042/哲学论丛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人们将“

7、创造”与人的艺术和命相续的文化基因。思想活动相关联,艺术家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2中国新哲学“创造”思想的源头活水(creative)的“天才”。到二十世纪,创造一词的内涵扩展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全部领域,创造经历了从天上到在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中,《易经》被称为“群经之人间的转变。创造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多有首,大道之源”,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易经》体现。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Bergson)提出了生命“生生”学说富有刚健的精神,与“创造”思想最为接近。的本质是创造的观点。他说:“

8、我们的生命的每一个瞬“生生”学说的主要命题有:“生生之谓易”(系辞上);间都是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我们的所作“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等。“生生”即生而又生,生[4]生不息。“‘生’在中华文化的演变中,担当了一个十分所为,我们在连续地创造我们自己。”英国哲学家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将“创造性”视为宇宙的终重要的角色”。儒家和道家等学说都与易之“生生”思想极实在。“宇宙又有一种显著事实,即‘创造性’有紧密的联系。孔子之道以乾道生生为主,老子之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